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fshuwu.com

第873节(2 / 3)

加入书签

难道主公不愿意?”

对朝中大臣而言,他们希望王灿称帝。

因为对大臣自己的身份,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都有好处。

程昱泰然自若,笑说道:“诸位,你们就不懂了。天子登基称帝是不能马虎的,主公拂袖而去只表明了一个态度,我等还得继续奏请主公,请主公称帝。主公推辞,我们继续进言劝谏。往复三次,主公才会答应下来。这样做,是要给天下作出一个谦让的表率,也算是告慰昔日的汉帝,这是基本的礼仪,不能忽视。”

若是王灿听见,肯定摇头否定,他想的根本不是这个问题。

众人闻言,这才松了口气,放心离开。

王灿离开大殿后,乘车出宫,直奔蔡邕的府邸而去。

蔡府,书房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疗养,蔡邕的伤已经恢复,气色红润,身体康泰。见王灿神情严肃,问道;“为先,今日有暇看望老夫,有什么事情吗?”

王灿沉吟一番,如实说道:“老师,今日程昱和贾诩等人进言,请弟子称帝。”

蔡邕骤然睁大眼睛,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

王灿见此,心中暗暗摇头,蔡邕终究还是心向汉朝的。他拒绝了众人的劝谏,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蔡邕,所以王灿离开宫殿后,立刻拜访蔡邕,想看看蔡邕的态度。显然,蔡邕虽然同意他称王,却不情愿他断掉汉室的血脉。

蔡邕深吸口气,平复好内心的心情,问道:“为先,你答应了吗?”眼中有期待,好像希望王灿不登基称帝。

王灿心中黯然,说道:“弟子没有答应,当场拒绝了。”

“好,拒绝得好。”

蔡邕的话,更让王灿觉得老头子不支持他。

王灿默然不语,蔡邕却继续说道:“老夫年岁已高,活了大半辈子,经历了无数的事情,知道刘氏气数已尽,不可能挽回了。再加上这么多年的征战,百姓习惯了没有刘氏天子。你登基称帝,老师不反对,但基本的规矩还是要明白的。按照《周礼》记载,你不能立刻接受群臣的建议,必须三辞,到了第三次才能接受。”

王灿脸上露出喜色,没想到蔡邕同意了。

蔡邕所担忧的,竟是让他要懂礼仪,要三辞,太出乎王灿的意料了。

王灿问道:“老师,三辞是为何?”

蔡邕缓缓说道:“新皇登基,通晓礼仪的大臣是不会乱来的,都会按照周礼三请,皇帝前两次要委婉推辞,不能接受,到群臣第三次劝谏的时候再接受。你这么聪明,还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吗?你是皇帝,要谦让,要表现出你的胸怀。”

王灿听后,这才明白。

他心中的一颗大石也落地了,蔡邕能接受,也算解决了一桩大事。

……

次日,大殿朝议。

程昱牵头,请王灿登基。

朝中的武将都不知道情况,骤然听到程昱的建议,都傻了眼,瞬间又兴奋激动。尤其是率军赶回成都的吕蒙和庞德等人,更是惊讶,但惊讶过后却无比欣喜,都跪在大殿中请王灿登基。拥戴的功劳很大,众人非常积极。

王灿得到蔡邕的指点,知道不能乱了礼数,自然不会答应。

客客气气的说了一番话,然后拒绝了。

第三日,大殿朝议。

这次又是程昱牵头劝谏,殿中的文臣武将山呼海啸般请王灿继位。如此经过三辞,王灿才同意了登基称帝。

朝中大臣闻言,顿时沸腾了。

王灿登基称帝,大臣的官职又要跟着水涨船高。

事情敲定,但还有国号、年号的问题。王灿把贾诩、程昱、郭嘉、荀攸等文臣召集到书房中,又把吕蒙和魏延等人找到一起,商议各项事情。

ps:三更之一;

国号和定都

海棠书屋 更新时间:2012-5-22 1:22:10 本章字数:3612

偏殿中,王灿高坐在王座上,下方是站着贾诩、程昱、郭嘉等文武大臣。王灿见众人站着,摆手说道:“站着不累吗?都坐下。把你们留下来,是为了商议国号和年号的问题,至于登基可以另择良日,暂时不考虑。诸位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看法。”

众人拜谢,依照次序坐下。

大殿中鸦雀无声,似乎谁都不愿做出头鸟。

最后,吕蒙抱拳说道:“主公,定祖(任安字)公掌管礼部,是泰山北斗,国号和年号的事情由定祖公拿主意最好不过。”

一脚猛踢,吕蒙把皮球踢给了任安。

此任安是三国的任安,不是司马迁《报任安书》的西汉人物。

相比于西汉的任安,眼下的任安才华卓绝,德高望重,是东汉末年的硕果人物,刘焉曾评价任安是‘国之元宝’,足见其分量之重。

任安已经是七十六岁的人,满头银发,胡须稀疏,脸上全是斑斑皱纹,走起路来都是蹒跚难行,需要人搀扶。虽然任安担任礼部尚书,但并不主事。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