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557节(2 / 5)
沁机枪也好,日军制式装备的九二式重机枪也好。就连东北军生产的仿制品也好,日军正宗制式装备的大正十一年式步兵平射炮,或是九七式二十毫米自动炮。甚至就是九二式步兵炮,也在这场较量之中败下阵来。
甚至最后就连步兵,都在城墙站不住脚。而日军在缺口处用沙袋垒成的简易工事,被在十二毫米机枪掩护下的火箭筒与无后坐力炮一个个的在近距离摧毁。或是最后被掉转枪口的双联装十四毫米高射机枪,直接连里面的防守兵力一同打成零件。
外围战斗打响不到一个小时,整个通辽东面城墙上的日军火力,即被清理的一干二净。攻击部队除了需要担心城内炮火之外,即便是在日军眼皮子底下作战,也不用担心城墙上的日军火力压制。
参战的五十四团部队,不仅仅在短时间之内连续拿下小街基、潘家窑、巴家围子、东洼子,通辽城东的四个战略要点。甚至五十四团一营一部,三营的两个排,分别从小街基、东洼子分别突入了通辽城内。
配属的坦克,则利用步兵打开的缺口快速的冲进城内,以准确的直瞄火力掩护步兵后续部队进城。同时进至巴家围子的部队,也对正东城墙发起攻击,并已经突破日军城墙防线,正在逐步清理城墙上的日军残余守军。
通辽的日军,在孔家窝堡一线流的血实在太多了。其目前可以参战的日军守军数量,已经无法控制城外的所有要点。他们只能将已经相当有限的兵力收缩到城内,以便进行最后的负隅顽抗。
面对着已经突破城墙的抗联部队,血已经流光了大半的通辽城中日军,已经无力与其争夺突破口。只能利用城内的街道和房屋,匆匆构筑的街垒拼命的抵抗着,试图维持着城内防线的完整。
囚徒的困境
接到下面部队的报告,指挥所就设置在巴家围子的王均脸上并无一点高兴之处。甚至部分部队已经突入通辽城内,也没有让他兴奋起来。因为对于他来说,抢占通辽最后的外围阵地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苦战,这才刚刚的开始。
巷战,这是一个直到几十年之后也依旧让人头疼的军事难题。世界上的强国军队,在巷战之中折戟沉沙的并不在少数。这是一种歼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斗。最头疼的是,通辽城内虽然不大,但是通辽城内还有数万的自己骨肉同胞。
在巷战之中该如何避免误伤,这无疑是难上加难。这不是在敌人的国土上作战,根本就无法放手歼敌。林西战场上转来的林西县城争夺战的经验,对于王均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
通辽县城虽说没有比林西县城大多少,但是因为地处交通要道,有铁路和西辽河水运之利,以及作为西满地区的主要产粮区。使得这里的人口密集度却是要比林西大的多,不算外围,单单一个县城内总人口的数量就几乎相当于整个林西县的人口数量。
在人口这么密集的县城内作战,又不能误伤太多的百姓其难度可想而知。除了部分直瞄火炮之外,恐怕炸药、火炮、火焰喷射器这些武器都无法使用。甚至穿透力极强的双联装十四毫米高射机枪,也一样无法使用。
那玩意在八百米的距离,连普通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和轻型坦克、装甲车辆的装甲都能穿透,更何况普通的民居?这一个连发要是打进了民居里面,那里面的老百姓想留个全尸都很难。
突破城墙防线,在王均看来不过是取得了一个向城内纵深突破的出发阵地而已。真正的考验,眼下才刚刚的开始。所以对于王均来说,突破日军城墙防线即没有什么好兴奋的,也没有什么好庆祝的。
所以,在接到部队已经突破进城的报告之后。王均并没有着急,命令部队猛打猛冲。而是命令部队,稳扎稳打与分割并进。永福大街为南北的两道分割线,将永福大街以南的日军压向火车站方向,将北面的日军压向日伪县政府和县警察署。
在下达完毕攻击命令之后犹豫了一下,王均还是给突入城内的部队下了一道命令。非日军钢筋混凝土工事群,以及日伪各级官署之外,在巷战之中严禁使用火炮。尽管他的师属炮兵,将最后的炮弹已经全部调了过来,但是他不敢使用。
尽管他也知道这样会让自己的伤亡数字直线上升,甚至可能会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但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他不能让城内的这些老百姓,给日军去陪葬。不仅仅是他,就连总部也承担不起这个后果。
好在通辽县城不大,主要街道成井字状。东西南北一共,只有四条主要干道。日伪所有的行政设施,以及最坚固的建筑物,都主要集中在这四条大街上。部队沿着这四条大街进攻,可以省下不少的手脚。
而相对于接到部队已经突入城内的报告,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没有一丝兴奋的王均。城内设置在伪通辽县政府内十四师团部的川并密中将,面对着日益恶化,甚至城墙已经被突破的战局,则是显得更加的低落。
其实战斗打到这个时候,川并密心中已经很清楚自己现在只不过是困兽犹斗而已。在孔家窝堡争夺战失败后,整个通辽城内的守军,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