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hfshuwu.com

北宋穿越指南 第1133节(2 / 2)

以及一些翰林官员和民间大儒,共同前往山西煤矿考察。

这篇文章,就是出自一位大儒,用近乎白话文的方式写出。

甚至还配了漫画。

文章的女主角,是一位9岁大的煤矿老童工。

为什么是老童工呢?

因为她那个工作,一般是五六岁入职,干到八岁基本就退休了,九岁还在岗自然就是老工人。

她每天凌晨4点半下矿井,接下来12个小时,一直蹲在漆黑狭窄的地下空间,在黑暗中守着操作矿井凝气阀,以保持矿井气流通畅、防止地下毒气积累。

之所以用这么小的女童工。

一是因为矿道狭窄,安凝气阀的地方更窄,年龄稍大的孩子都无法胜任。

二是因为女童比男童更细心,更能孤独忍耐黑暗闭塞的环境。

这个小女孩五岁入职,如今已经工作了四年。

她每天半夜下井,傍晚回到地面,期间没人跟她说话,也见不到什么亮光。她甚至自己也不敢出声,害怕矿井里有冤魂索命。回到地面的那一刻最开心,会唱母亲教她的歌儿奖励自己。

然后就是吃饭睡觉,等着下一个凌晨继续工作。

这个女童工,只是大量煤矿童工的缩影。

煤矿里的男童工一样凄惨,因为他们干的是体力活。

由于多种因素相结合,此时的地下矿道挖得很窄。成年矿工,必须爬行着出入,来来回回非常耽误时间。

因此在地下矿道运输煤炭的任务,就交给了那些几岁大的男童工。他们套着绳子,绑着皮带,拴着马具,就像是一条条拉着马车的狗,四肢爬行着运输一车车煤炭。

如果死了,也像狗一样被扔掉。

想着一辈子躺平做少爷的谢衍,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三观遭受到巨大冲击。

尤其是那几幅漫画,显然出自名家之手,只看一眼就让人心如刀割。

文章作者还质问读者:“尔等可知,家宅里烧水煮饭,工厂中催动机器,所用煤炭分厘皆含童工之血泪?笔行至斯,不胜悲哉。你我皆父母所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太祖太宗若知,当如何耶?”

二哥谢堪不知何时醒来,拿过报纸一看,嘿嘿笑道:“要打笔仗了。”

谢衍问道:“这个刊载文章的《易报》,又是什么报纸?似乎不像官方刊物,但父亲又一直在订阅。”

谢堪解释说:“《易报》是一群老学究创办的,刚开始只登载易学研究文章,也捎带着刊登一些诗词话本。不晓得从何时起,开始抨击工厂和蒸汽机,竟然因此销量大涨,渐渐就变成现在的样子。他们怀念太祖、太宗朝,认为那个时候一切都是完美的,人人安居乐业,没有恁多苦难,就连不识字的小民也道德高尚。”

谢衍挠挠头。

用这种报纸拉开舆论战序幕,朝堂里面那些掌权者,究竟是守旧派还是变法派?

第9章 现实主义作品

好无聊啊。

又熟悉了一下奇怪的数学、物理符号,谢衍就被小妹拉去下象棋。

兄妹仨被禁足在家,实在没啥娱乐可言。

“将军。”

谢衍跳马落子,然后坐那儿发呆。

谢婉左手托着小脑瓜子,右手不时拿着棋子比划,思考半天终于说:“再来一局!”

谢衍懒得整理棋盘,跟小孩子下棋太没劲了。

谢婉却表现得兴致勃勃,一个人把两边的棋子全都摆好:“跳马!”

谢衍已然神游物外,顺手摆了一个中炮。

就在此时,二哥神秘兮兮回来,献宝似的说:“我让人弄来几本,都是最近才出版的。”

谢衍立即来了精神,扔下小妹跑去分赃:“给我一本。”

小妹噘着嘴生气,她只想赢哥哥一回,该死的六哥居然不知道放水。

这几本用皮纸包好了,还用绳子拴起来便于提走。

兄弟俩拆开绳索和皮纸,一人分了一半。

“咦,不是武侠啊,也不是神仙鬼怪和才子佳人。”谢堪扫了一眼封面就大失所望。

“《孤童泪》?”谢衍感觉是现实主义题材。

谢堪闻言连忙看过来:“这是几年前的禁书,居然可以出版了?也对,新朝新气象。”

小妹无所事事,也跑来要了一本。

谢衍问道:“如今什么最受喜欢?”

谢堪说道:“就是我刚说的那三种。不过前些年朝廷管得严,武侠连借古讽今都会被查禁。作者们就另辟蹊径,改为主人公出海闯荡,到海外邦国去惩奸除恶、行侠仗义。而且,特别喜欢杀海外的贪官污吏。”

“审查的官员看不出来?”谢衍给听乐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