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不眠,他不能见他被人如此冤枉,而不发一言。
“是小人冒犯大人,小人愿担罪责,还请大人不要怪罪县令大人。”衙役下跪叩头。
“吴大人,为官要仁,却也要当机立断,陛下予你官职,便是将生杀大权交给你。而你。”姚文罗摇摇头,俯身将衙役扶起。
吴县令显然并未明了他的未尽之意。
还不等他细问,王、江、白三家人已然到了。
三人面面相觑,都瞧见了对方眼底用尽办法却不得答案的疑惑,而后瞧见站在府衙门口的县令,才收了神色迎上去。
“不知县令大人所为何事?”
吴县令看向姚文罗,姚文罗只道:“去城南粥棚那里候着。”
说罢,再不顾他们神色如何,径直离去。
第76章 、治水策
◎仁与杀◎
天下读书人,在一脚踏进学塾最初,都当是位英勇无两的侠者。
侠者披荆斩棘,不畏生死,诛杀世间一切不平事。
而读书人是愚侠,他们想着海晏河清、为天下正。殊不知这比看两本书听些故事便叫嚣着要闯荡江湖的无知小儿,更加大言不惭,不知所谓。
姜回突兀想起逯钦说起的这番话,她突然觉得,谢如琢同逯钦很像,总企图抱着自己衡量的标准,让这个世间改变。
不同的是,历尽千帆后逯钦虽嘴硬,却已然心生悔怯,暗恨当初自己不知天高地厚,不懂迂回蛰伏。而眼下的谢如琢便如曾经的逯钦一般。
他想救百姓免除苦难,为此多翻上书不惜跪谏,即便明知陛下厌恶,于前程有损,也孤注一掷般在所不惜。
是明知前方是悬崖,是绝路,也滚油走石,毫不退却的愚人。
可姜回心里清楚,谢如琢和逯钦有一点不同,那就是谢如琢,永远不会生出后悔二字。
姜回盯着虚空一点,隔着一道车帘,远远近近的走过一道道人影,忽然,一道人影轮廓在眼前真切起来,声音随后响起。
“长公主殿下,为何要再次宣读圣旨?”谢如琢嗓音清冷,不卑不亢。
姜回垂下眼睫,再抬起时,已然变成一副怯懦胆小的模样,似乎被他突然出声惊吓,断断续续蚊蝇般开口:“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