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hfshuwu.com

第11章(2 / 2)

反倒是裴见戚,用这种法子糟蹋一个十五六岁准备入仕的少年,才是真恶毒。

你自己不娶长公主,别人想尚公主,你又见一个害一个。也不知安的什么心?

裴见戚大概是觉得老安国公不在了,赵昌元能力有限,先帝朝还犯过错,能被自己所用,一定会感恩戴德,唯命是从。

就放心地派他来当武师父了。

谁能想到他这一安排,过于符合小皇帝的心意。

小皇帝刚登基,就给裴见戚赏赐了六千两银子,他本是要赏赐一万两千两的,被裴见戚拒绝了。

定北王府缺的从来就不是钱,裴见戚连连推辞,最后就只收了六千两,当然还有那座摄政王府。

果然,他在朝会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辞了陛下的赏赐后,文官们想再给他扣威胁皇权的帽子就没那么容易了。

他裴见戚不过是个在朝廷危难之时,出来主持大局的忠臣而已。

小皇帝在那之后对他也更加信任,常说有表兄这样淡泊名利之人为百官表率,吏治何愁不清?

比起那六千两银子和雕梁画栋的王府,裴见戚更在意此事给他带来的名声。直到小皇帝赏赐了赵昌元。

两千两银子和一匹宝马只是个开始,几日后,小皇帝又留赵昌元在北苑进宴,吴王和郑王自然也在座。

听说小皇帝还问了赵昌元家中的情况。

赵昌元膝下两子,长子赵凛今年十六岁,次子赵冲十二岁。

韩昼他们见过赵昌元次子,是来给他们当陪练的。小少年颇似其父,小小年纪已有武将之风。

韩昼便像是好奇似的,问起了赵昌元长子赵凛。

这几天相处下来,赵昌元在皇家兄弟面前已经没那么拘谨了,知道这哥仨和一般的小孩没什么区别。小皇帝作为哥哥,知道照顾弟弟们,但要说更多的心机,也没多少。

加之他喝了点酒,放松下来,话匣子就打开了,说起了那个和赵家家风格格不入的长子赵凛。

赵家都是大大咧咧的武人,唯独赵凛从小哭爱读书,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赵昌元嘴上嫌弃,其实是有点骄傲的,赵家终于出了个肚子里有墨水的。

赵凛未来打算考科举入仕,赵昌元还挺期待,这小子争点气,说不定哪天在文官之中也能和谢党分庭抗礼。

君臣几人的对话当晚就传到了裴见戚耳中,他看完密信,神情阴鸷的吓人。

安国公在开国勋贵中并不算功高,只因与高祖同乡,多得了几分信任。但高祖大概也知道自己这个老乡没什么出息,与皇家联姻之事从来轮不上安国公。

先帝一朝就更不用说了,就因为京郊大营有将士赌钱,先帝便问责赵昌元,以失察之罪,撤了他的职。

要不是自己,安国公就是开国勋贵里最不起眼的那个,能保住爵位就不错了。

这才短短几天,赵昌元就凭借给皇家兄弟教授骑射的机会,讨好小皇帝,甚至开始在小皇帝跟前介绍他的两个儿子。

赵凛他是见过的,生得芝兰玉树,气质超逸。十六岁就已颇有名仕之风,十六岁……

那岂不是正与长公主同岁。

赵昌元口若悬河的介绍自己的长子,莫非是想让自家长子尚公主?

毕竟如今并无战事,赵昌元很难有所作为,而且有自己在,哪怕有战事,赵昌元能否上战场刷军功还得看自己安排。

而赵凛虽有才名,却还没参加过科举,一时半会无法入仕。

赵昌元要是想尽快把赵家和小皇帝绑在一起,跟皇家联姻是最简单的法子。

与此同时,他也不会得罪自己。自己哪怕有再大的权力,也没法干涉长公主的婚事。

思及此,裴见戚眸中神色更加晦暗不明,别的事倒还罢了,此事他一定要管。

次日,裴见戚入北苑面圣,状似无意地问起小皇帝给赵昌元赏赐的缘由。

这事已经过去了几天,虽然朝野之间多有议论,裴见戚却没管。他若连这事儿都管,倒显得他小气似的。只许皇帝赏赐自己,不许皇帝赏赐别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