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fshuwu.com

一个招娣的重生 第64节(3 / 3)

加入书签

也退了房。虽然金姐说让她们继续住酒店,可前几天是出差,现在是私事,不能占人家便宜。

姐俩今天要去海市大学附近找房子。

宋诗远现在觉得孟母三迁的道理是真没错,看看,连大姐和徐山平都用功自学了!既然这样就在大学附近给小妹找个住处,学什么课程都方便,学生们之间交流信息也灵通。

这几个月她赚的钱可不少,丽影的佣金,会所的抽成,再加上自己卖衣服,一共存了五六万,要是能在大学边能帮小妹买个小房子那最好,一时间买不到的话,就先租着,再慢慢找。

余自新把自己的学习计划都写出来了,先用一年时间自学高中课程,同时继续学美术基础,明年她就十八岁了,到时可以参加成教和自考,接下来争取再用两到三年时间考下大专文凭,之后嘛,她还想到国外的大学看看呢,哪怕是短期课程也好。见识多了,自然知道该往哪里走,想学什么,需要哪些专业知识。她觉得这样有的放矢比只为了拿个大学文凭随大流报个热门专业要强得多。

其实,海市几个大学都有余自新想学的设计专业和面向社会开的美术课,但是这所大学附近她是最熟的——重生前,媛媛就住这里,余自新和她共同生活了快十年。更重要的是,媛媛的妈妈李婉晴,这时就在大学当行政老师。要改变媛媛的厄运,必需通过李婉晴。

上了出租车,宋诗远问司机,“您对海市大学那片熟吗?我们想在大学附近找个能常住的,不贵又干净的地方。”

海市的出租车司机多精明啊,立刻给她们介绍,“去光华旅馆呀,开了好几年了,很干净,价钱也合适,每年开学好多家长送孩子来都住那里。”送人过去住,旅馆会给他佣金。

这间光华旅馆直到余自新重生前还开着呢,确实口碑不错,就是离大学不算近,坐公交车要一站路才能到学校大门,要走路的话最少十几分钟。

光华旅馆在街道里面,离大马路有几十米距离,房间只放得下两个单人床,而且还没独立的卫生间,公用的厕所和淋浴在走廊尽头,但收拾得干净。一个床位一天二十,现在是淡季,老板娘就一个房间算她们三十。

姐妹俩跟旅馆老板娘打听租房的事,老板娘说:“这附近有个职业介绍所,你们去了,找一位王秀娟老师问问吧,她对这一片很熟的。”

这个职业介绍所余自新可太熟了。王姐王秀娟更是大熟人。

她来海市第一份钟点工就是王姐帮她找的。

王姐后来又帮了她很多很多次,找房子,找工作,在菜市场找摊位……媛媛这份也是王姐牵的线。

职介所里的人其实是街道办事处人员,来办事的人都得尊称他们一声“老师”,这工作很清闲,后来电脑普及了,来找工作的人可以在一楼大厅自己用电脑上网找,老师们就更没事了,但是,王姐是办事处老师中的异类。

余自新一度觉着,王姐在街道办事处真是屈才了,她应该去国安部门才对。

王姐对自己手下这片地盘上有什么动静一清二楚,谁家婆媳不和,谁家有空房出租,谁家小保姆要回老家了,谁家媳妇要生宝宝了,谁家小男囡对象吹了……她全知道,全记得!全写在一个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

往笔记本上记录这习惯余自新还是学她的。

如果仅是爱打听,那么王姐可能只是个热爱八卦的大妈,但是,王姐就像一台人肉信息匹配机,她积极地收集整理好各项消息后,热情地配对!

每一次介绍成功工作、租房、相亲,王姐都非常有成就感。

两姐妹一路走来,余自新感慨万千,她以为这里是她生活过十几年的地方,但现在这地方很陌生,高层住宅还没建起,到处都是六层楼的家属院,路边还有电线杆呢。

职介所倒是没怎么变样。

两人进去一问就被带到王秀娟老师这儿了。

余自新看到年轻了许多的王姐,腼腆地笑了笑。

王姐问清她们的情况后让宋诗远留下手机号,“没问题!保管给你们找到一个合适的房子。你们先去大学联系吧,知道继续教育怎么去吧?”

姐俩去大学办好课程报名,宋诗远感叹,“真是到哪个山头唱哪里的歌。海市人好像都更喜欢说沪语。”

进到办公室,老师跟她们打招呼开口就是“侬好”,不过,小妹有语言天赋,学粤语也快,应该几个月后就习惯了。

因为今年大学五十年校庆,继续教育要在国庆之后才开课,这刚好,还有两周时间适应环境。

办完了事,姐妹俩在学校食堂吃了顿饭,宋诗远感到更深的地域差异,海市的饭菜,哪怕是食堂的,都是甜咸口。

下午姐俩坐上公交车去了浦东,可不是去观光,是去和余自新的姑父刘家成和表哥洋洋见面。他们两人现在工作的工地就在浦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