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hfshuwu.com

大唐天将军 第14节(1 / 2)

李白惊讶于李瑄会帮他解围。

由于“笑傲权贵,平交王侯”,长安看李白顺眼的王公贵族没几个。

本身就是宗室权贵的李适之,与李白只是泛泛之交,平时见面,最多点个头。

而且在李瑄身上,李白看到一种迥异于其他权贵子弟的气度。

李瑄这边仰看柳树,装作思考,贺知章、李白,并未打扰。

李屿在卢铉耳边轻语一句,卢铉会意,立刻到不远处的人群旁高喊:“左相家的七郎,要在大诗人李白、贺监面前,当众咏柳,诸位可近观,将此佳作记录!”

同时,卢铉让家奴们不得阻拦围观者靠近。

凑热闹,谁嫌事大?

右相公子,左相公子,还牵扯到大诗人李白、贺知章。

围观者立刻蜂拥而来,将李瑄等人数丈外的位置,围得水泄不通。

李屿这样做,就是为了让李瑄更难堪,成为笑柄,以报辱打他八弟之仇。

李白和贺知章也在一旁低声私语,他们眼光独到,看到李瑄的成竹在胸,相信李瑄是会作诗的。

年少诗篇,不需要太成熟,都会迎来掌声。

“诗已想好,请诸位倾听!”

不到半刻钟,李瑄突然开口。

嘈杂的人群,顿时安静,周围只剩下柳絮随风飞舞的声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李瑄虽一字一顿,但吐字清晰,表达强烈。

有好事者,在李瑄开口的时候,就用随身携带的纸笔,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来。

当然,李屿也令人在一旁记录!

柳树与飞絮,狂飘乱舞,铺天盖地。

一般的文人,第一时间觉得此诗朗朗上口,生动形象,堪称佳作。

但贺知章、李白这样的诗中高手,反复吟读两次,就明白浓浓的讽刺意味。

以柳树飞絮,讽刺得志便猖狂的小人,也就是卢铉这样的人。

凌乱的柳条,还没变成青黄色,就倚仗东风吹拂,飘忽摇摆,气焰嚣张。

他们妄想遮住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天到来,会降下严寒霜冻,到那时他们必然枯萎。

寓意卢铉这样的人,迟早会沦为跳梁小丑,为世人所不齿。

这一刻,谪仙人李白,对李瑄侧目。

写一首诗简单,但短时间内,写出如此奥妙无穷的讽刺诗,他做不到。

李屿面色通红,他虽不写诗,却能听出李瑄咏柳的绝妙。

起初李屿以为李瑄抄袭,但周围这么多人,包括大学者贺知章,都未指责,说明这是李瑄真才实学。

这还是坊间传闻好勇斗狠的李瑄吗?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吾老矣,后生可畏!”

贺知章又念一句后,感慨天下才子层出不穷。

王维、李白、王昌龄还是壮年,又有李瑄少年咏柳,堪比曹植七步成诗。

此时,最好笑的是李屿、卢铉,以及身边的另一名官吏,他们才疏学浅,以为李瑄侥幸做出一首好诗,但没听出是讽刺。

等他们反应过来,已成整个长安的笑柄。

“妙哉!妙哉!”

“左相贤明,子亦不遑多让。”

“左相七郎将来必是王摩诘那样的大才子。”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有文人看透不说透,掌声雷动。还有人拿诗经来赞美李瑄,认为李瑄的风度,如古代的君子。

李屿听得十分刺耳,事已至此,无地自容的李屿,只能带着家奴,灰溜溜地离开。

李屿离开后,李瑄再次向贺知章、李白一礼:“两位诗名,我一向仰慕之至。”

特别是对贺知章,唐代能活到他岁数的,十分罕见。

贺知章状元及第的时候,李适之还在上襁褓里喝奶呢!

“我与左相为故交,左相一向夸大,却未宣扬自己的麟子的聪慧。”

贺知章把李瑄当晚辈看待,他心中奇怪,以李适之的性格,有李瑄这样的儿子,一定会大肆宣扬。

“我自学诗体,尚不成熟,父亲并不知。咏柳只是灵光一现,我无法再复制。或许这就是文章本天成吧!”李瑄向贺知章回道。

“文章本天成,说得好!七郎未成年,就能如此。将来一定能磨砺出更多流传千古的名篇。”

贺知章知道千古名篇创造出来的因素很多,意境、阅历、天姿、丰富的知识、所处的环境、所经受的挫折等等。

像是他旁边的李白,如太白星降落凡尘,才气纵横,他望尘莫及。

在与贺知章交谈几句后,贺知章亲自向李瑄介绍李白。

“我们萍水相逢,郎君却出手解难,李白感激不尽。”

李白向揖手李瑄一礼,这是平辈的礼节。

他是爱憎分明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