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fshuwu.com

第91节(3 / 4)

加入书签

对神井和古塔严加保护。风先生如果感兴趣,不妨先去塔前谟拜祷告一番,然后再回到这里,水面上就会出现你要知道的答案……”

兵见娓娓而谈,这些熟练的套话已经倒背如流了。

“真的可以?”我笑着反问。事实证明,“通灵”两个字,只是一种炒作的噱头,一万个到寺里祈祷的人,可能连一个得到指点的都没有,所有的神奇传说,不过是以讹传讹的结果。

兵见皱了皱光洁的额头,咧嘴笑了:“风先生,世界上的事,就怕‘认真’二字。并且,就算佛祖真的要显灵给世人,也不可能天天、人人都照顾得过来,不是吗?”他穿的灰色僧衣有些单薄,站在池边久了,嘴唇渐渐冻得苍白。

我蹲下身子,把双手伸进水池里,水冰冷,而且至清、至深,能一直清晰看到水面下四米深处的细小水草。再向下,渐渐变成深沉的墨绿色,之后便什么都看不到了。据资料记载,无论旱涝,井里的水都只平到池边便停,既不溢出也不低落。

资料上的话无从查考,但至少我到枫割寺这两次来,水势毫无变化,都是恰好与池面平齐。

“水凉,风先生小心冻伤血脉。”兵见好心提醒,向后退了几步,仿佛顶不住井里翻滚上来的寒气。

我收回双手,抚摸着池边毛茸茸的青苔。水面并不平静,山风的作用原因只是一方面,关键是井底似乎不停地有暗流汹涌翻滚着,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又一层细小的漩涡。在我看来,世人从水面上得到的“警示、指引”,都只是漩涡造成的无规则波纹,如何解读,全凭个人无边无际的想像力而已。

“兵见大师,这口井有多深?”我只关心物理问题,当然,旅游观光资料上介绍,“通灵之井”深不可测,应该会直通“海眼”。就像“亡灵之塔”是古人用来“镇海眼”的工具一样,政府方面正在考虑,另外建造一座宝塔,用来镇压“通灵之井”。

日本人在“哗众取宠”方面,无所不用其极,正如韩国人可以将“端午节”申报为本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样,见诸宣传资料的话,极不可信。

兵见已经退到距离水池十步开外的地方,表情严肃地回答:“风先生,这个问题,旅游资料上已经做了最好的描述——深不可测,这是唯一的回答。”

这个天井的四面都是青灰色的游廊,有六道门户向外面通出去,幽深之极。

还不到暮色昏瞑的时刻,但不知为什么,一踏进寺门,便有了昏天黑地的感觉,仿佛有一种无影无形的阴霾沉甸甸地压制下来,让人动弹不得。我知道一直向前两重院落,在一个更大、更广阔的天井里,便是北海道最著名的佛教建筑物——“亡灵之塔”。

寺院里寂静到极点,仿佛除了我跟兵见两个,再没有其他僧人存在了,甚至连最该有的诵经声都没有。我们一路向后面的院落走,路上竟然没遇到任何一个僧人。要知道,枫割寺上下连僧侣带杂役工人,不下四百多人,怎么可能突然间便消失得干干净净?

过了一道灰白色的月洞门,迎面是个极为空旷的天井——其实不是天井,实在就是一个六十米见方的巨大广场。广场中央,是粗壮巍峨的乳白色塔身,直径接近二十米,一直挺拔向上。四周的寺院宫殿,与之相比,都成了微不足道的渺小蚂蚁巢穴,站在这么近的距离观察宝塔,必须得用力仰着脖子才能看到它的尖顶,会令人的心里顿时充满了“渺小卑微”的感觉。

宝塔的第一层,建造着东西南北四个门口,并没有营造过多的花纹装饰,而只是简简单单、大大方方的白石拱门,高度近三米,宽度超过一米五。

“风先生,可惜最近塔里一直都在进行冬季修缮工作,无法邀请你去塔顶看海景了,实在抱歉。”兵见的眉头紧蹙着,但肯定不是为了“不能登顶”的遗憾,而是另有别的原因。

“塔顶观海”的确是来枫割寺游览的大项目之一,不能登顶有些遗憾是肯定的,但我对他的“冬季修缮”这个理由并不信服,因为塔上静悄悄的,连个人影都没有,哪来修缮一说?

这个广场上铺砌着同样乳白色的石板,当我凝神看着地面时,会情不自禁地想:“传说中的‘海底神墓’就在这下面吗?通向那个神秘所在的道路会在哪里呢?”广场如此广阔,铺砌着的石板不下数千块,谁知道究竟哪一块下面藏着玄机?

宝塔内部有层层旋转的楼梯一直通向尖顶,上次来时,我已经参观过了。

如果说宝塔是“一箭穿心局”里的“箭”,那么我现在开始怀疑这支箭所针对的目标并不是寻福园,而是更为遥远的某个地方。枫割寺的走向是正西偏南三十度角——这个方向只有无边无际的大海,如此一来,可以解释为,“一箭穿心局”的目标,是茫茫大海里的某个地点,或许会是某座海岛……

信步向宝塔走过去的时候,我才发现怪不得有阴霾笼罩的感觉了,是因为枫割寺的建筑格局是外高内低的形式,以“亡灵之塔”为中心,越向这边接近,地势越低。从我刚刚进来的月洞门走到塔下,二十米的距离,竟然下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