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节(1 / 7)
一切都是一个局,一个由李衍提出,再由金国的一些智谋之士和皇太极一同设下的一个局。他们攻打辽东的广宁和义州只是做出了有一个样子,使辽东的明军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那边,而当袁崇焕挥兵救援的时候,他们已经改变了方针,借道蒙古草原,辗转半月之后杀到了这遵化城下。
李衍当日就跟皇太极说道:“大汗,既然辽东守军很是了得,那里的城池也很是难攻,您又何必非要攻下它来呢?大明的疆域如此广阔,我们又多是骑兵,游动性要比明军高上数倍,怎么就不能牵着他们的鼻子走呢?就我所知,除了辽东一地外,大明其他边境处的防御都很是稀松,只须一支奇兵,就能从容取下了它!大汗何必非要舍易取难呢?”
一言惊醒了局中人。一直以来,金人都想的是怎么打开辽东的这条道路,还没有想过绕到他处攻打大明。现在经李衍这么一提之后,他们才惊觉原来还有更方便的办法。虽然这将使他们绕上十多日的路程,但与之得来的收获相比,走这么一段路是很值得的。
当然,这么做也是有其要提防的对象的,比如辽东的守军。一旦要是他们知道了金军的动向,一面传书让各处紧守,一面趁金人国内空虚杀了进去的话,只怕大金就要偷鸡不成蚀把米了。所以在此之前,金军大张旗鼓地派兵围攻义州二地,原来只是想将对方的兵马引到那里,然后留下部分人马与之周旋,而大部则趁机绕路。
可结果比他们所想的更好,那广宁二城因为全无防备被他们一举而破,这倒给了金军不少的粮食,能让他们在绕道时得到补充。同时这样一来就更让明军摸不准他们的目的所在,使得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就给了金军以更充分的时间。
而之前明廷要求蒙人抽调人马前往金国边境的指令也变相地帮了金人一把。原来因为金人和蒙古人的交恶想要从容而不被察觉地从蒙古草原上绕到大明北方边境还有些难处,可就因为蒙古的人马调去了东边,使得他们的腹地空虚,就给了金人顺利路过的机会。
种种有利条件之下,金军得以无声无息,出乎所有人预料之外地杀到了北京城西北边的军事重镇遵化城下。在他们出现时候,城上只有二十多名刚才上城的守军,在他们发出示警的警报后,金军就以绳索攀上了城来,然后一面倒的屠杀就开始了……
守在遵化的明军不过五千多人,因为如今蒙古对大明的威胁日减,而东北的金人则日益强大,当然不能把人马留在这里空摆着了。但就是这五千人马,若是有准备的情况下,金人便是五万大军齐出也未必能很快拿下了它,毕竟遵化作为京城的屏障之一也不是什么易攻之地。可今天却偏偏出了这么档子事情,只是一次冲锋,遵化城就破了。
眼看着金军不断地涌进城来,自己的兄弟却一一倒在了他们的刀下,那些久已没有和敌人拼命的守军们当时就崩溃了。他们能做的只有不顾一切地往后逃去,只希望自己的兄弟能拦上一拦金军,给自己创造一个能逃命的机会。
人同此心之下,原来尚可一战的五千人马基本连抵抗都没有做出来就被金军的铁蹄给踩到了血泊之中。当时辰到了傍晚之时,战斗已经结束,遵化城易主,五千守军尽被杀,而城中的百姓也都被金军集中看押了起来。
看着轻松到手的遵化城,皇太极开怀大笑:“好,李衍你果然帮了我大金一个大忙,本汗一定不会亏待了你的。”
李衍看着那些被杀的同胞的尸体,眼都没有眨上有一下,只是笑道:“这都是大汗您英明的决策,和大金将士的英勇,小人只是帮了点小忙而已。不过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我们只是取下了遵化,离着取下大明京城可还有一大段的距离呢。”
“哈哈,今已到了大明腹地,你以为他们还能翻出什么浪来吗?你不是说了吗,除了辽东,大明各地的卫所官兵战力都不值一哂。”
“话虽如此,但是行百步而半九十,不到取下北京,大汗万不能放松。现在趁着大明还没有察觉之际,该当立刻兵发北京才是。”
“好,那就依你之言!传令下去,今晚大家好好开怀,明天午时即刻兵进北京!”皇太极大声地下了一道命令。
ps:很牛b的一个章节数字,啊,求票求收藏
临危授命
大明崇祯初年,注定将会是一个让这个时代的人终身难忘的时间点,因为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在改元崇祯后不久的正月里,执掌朝政达数年之久的阉党就尽数覆灭,就连那权倾一时的九千岁魏忠贤也被千刀万剐。人们还没从这政局的动荡里缓过神来呢,辽东又是一场大捷传来,近十年来不曾有过开疆拓土之功的大明此番终于夺回了辽东的大片土地。
这两件大事对寻常的百姓来说还离自己比较远,可随后浙江杀贪官的事情就让他们觉着和自己有着密切的联系了。阉党当政之时,满朝皆是贪腐之辈,而浙江的那些害民的贪官这一死,着实让百姓们觉着大快人心,也想象着朝廷能再进一步地除贪,大大增强了百姓对朝廷的信任之感。
至于后面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