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fshuwu.com

第532节(2 / 3)

加入书签

了大同,那找平安侯,平安侯能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而且平安侯还又多了一重好处-----他对西北熟得很,对鞑靼的势力也熟得很,找他的话,事情还更多了一重保障。

那边的汉帛却已经把陈御史的回复都告诉卫安了,见卫安不动如山,还有些纳闷:“郡主,我也知道您本事厉害,可是虽然您厉害…这也太镇定了些吧?”

这么大的事,卫安怎么能做到还是这么收放自如的?

好像根本没什么大事发生的样子。

卫安就笑着挑了挑眉,露出个狡黠的表情:“因为我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剩下的到底怎么样,就得看天意了,而天意难测,我们怎么猜测都没有用,既然没有用,还不如静待结果,你说是不是?”

该做的事都做完了?

怎么就算是做完了?汉帛不明白,他觉得能做的事情多了,比如说去通过关系打听打听案子进行到哪一步了,再比如说去跟徐阁老套套近乎,看看平安镖局那边的镖师到底说了什么。

要做的事情还多的去了,而且总比什么都不做好吧?

他有些迟疑的看了卫安一眼,最终还是忍不住劝她:“郡主,咱们是不是……”

卫安知道他的意思,也知道他心里是担心,就冷静的低声摇头:“不必了,该做的能做的都做了,再伸手过长,反而容易出岔子。”

做事不能十全十美,从前她不明白,后来就渐渐懂了。

就像是这次的事,总得给谢家留下一些真正的不是,否则隆庆帝那里还得疑心谢家有能力撇的这么干净。

汉帛愣住,没怎么明白卫安的意思。

可是他很快就明白了。

因为风平浪静了几天之后,京城就爆出了一件大事。

有大臣率先在三司会审出结果之前就先上书,指责谢家是败类,勾结鞑靼,并且指责谢家现任族长的儿子谢良成如今就在大同跟鞑靼人谈交易。

一石激起千层浪,隆庆帝还没表态,紧跟着便另外有大臣再次补充证据,说是平安镖局丢的这些镖都不是意外,而是谢家有意为之,为的就是因为跟鞑靼有协议,因此才挑中了这些女孩子,给鞑靼人送出去的。

这些奏折一上,满朝震惊。

勾结鞑靼,最近不知怎的,陷害人的手段好像除了指责他们勾结鞑靼,就是指责他们勾结倭寇了。

好似通体叛国的罪名这样好用似地。

用都用不腻。

一个谢家,虽然有个侍郎算是身居高位,可是中年一代却都没什么有出息的,而年轻的后辈们还都没开始仕途呢,有什么能耐,能掀起这么大风浪,不仅能经过层层关卡全国各地掳人,而且迅速的送往关外?

不说各地官府竟然没注意,就先说是把边境的守将门至于何地?

他们守城是为了什么?为的就是阻止鞑靼人,如果鞑靼人真的如同那些大臣所说的那样,跟谢家有勾结,时常潜入大周境内,而且还能无限制的往关外送人送铁器,那么这些守将门都是做什么吃的?

他们是把大周的边境当成什么?!

如果只是说谢家走私还罢了,可是还指明了谢家是送给鞑靼人的,这就实在是有些攀扯的嫌疑了。

谢家如果有那样的能耐,那就叫做手眼通天了。

这事儿听起来,怎么听怎么像是天方夜谭。

可是证据却一件一件的紧跟着又爆出来。

连三司审出的证词,都是说那些镖师们都承认,说是受了谢家的指使,故意贼喊捉贼,丢了镖然后经过特殊的线路迅速运往关外的。

而且事情持续发酵。

也不知是谁先挖出了谢家竟然跟沈琛关系不错的事情,并且写在奏折里当作是宝贝一般献给了隆庆帝。

紧跟着便有传言,说是谢家之所以这么横行无忌,完全是因为沈琛和卫家郑王在背后撑腰。

------------

车轮

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一开始不过是一个镖局犯了事的事,虽然掳走的是徐阁老的外孙女,可是按照常理,也不过就是从严处置,大不了便揪出一个典型来砍头,其余的人流放,可是看现在这势头,分明就是要株连的意思了啊。

闹得这么严重……

御史的攻讦远远没有停止,隆庆帝把之前的奏折都留中不发,并没有做出决断,底下的御史们就好像嗅到了风向一般,疯狂的开始清算卫家跟沈琛的不是。

比如说,之前在福建的时候,沈琛就已经跟卫家做了不少出格的事。

比如说,这件事本来就跟卫家有关,大家都知道,谢家跟卫家之前早有来往,两家互动不断。

还有人建议隆庆帝下令三司将谢家的人先槛送京师,搜集谢家这么多年来的账本,看看其中究竟有没有猫腻。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朝中但凡是有点消息渠道的人,都开始担心起卫家和沈琛来了。

啧啧,眼看着滔天的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