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节(1 / 2)
说说笑笑吃过早饭,宋秀程就对小秋道:“你今天休息一下,也可以在胡同附近走一走熟悉熟悉,我上午去学校一趟,下午回来陪你去办户口。”
小秋连连点头,让他尽管放心去,她就在家里收拾收拾,然后去找找卖菜卖副食的地方,看能买点儿啥回来。
宋秀程又叮嘱了几句,把大门上的钥匙交待给小秋,然后背了书包匆匆出门。
小舅舅走了,小秋一边在井台旁刷碗,一边借着天光,又细细地打量起院子的结构。
五间正房,堂屋一间,左右侧间、里屋各一间。正房做了出厦,立柱栏杆都是木质结构,脚下的台阶却是水泥混凝土结构了,看崭崭新的样子,应该是郑秋实分了房子之后新修缮过的。
正屋两侧,和东西厢房的夹角处各栽了一株树,她认得东窗前是一株石榴,此时石榴花开的正好,火红火红的。西窗前的树瘦伶伶的,树干也纤细,让东侧枝繁叶茂的石榴树一比,就跟个受气的小丫头似的。树冠倒是还算茂盛,却只见绿叶不见花,她也就不太敢认,只猜测可能是海棠?或者桂花?不论哪一种,好像都不错!
石榴树下放着一套石桌石凳,他们昨晚和今早吃饭都在这里。
洗完碗,小秋进屋换衣服,这一路走进去,又将屋子的格局陈设看了一下。
宋秀程说是房子陈旧,还真是没怎么改造过,墙壁仍旧是旧时的砖木结构。郑秋实接手之后,内墙粉刷过,顶棚也是新糊过得,屋子里光线略显黯淡,她也看不清是什么纸张,只觉得与墙壁的粉白不太一样,看着很光滑的样子。
门窗新刷了漆,窗子下半截的玻璃大概也是新装的,整齐明亮。上半截竟然还保留了老式的冰裂纹窗棂,糊了窗纱,外头另外加了一层玻璃窗,小秋爬到炕上去看了看,才发现,外头加的玻璃窗是支撑结构,开窗的时候要用撑杆撑着。
其他的陈设就简单了,东里间里就是一盘炕,东侧间则是书房的格局,北墙上立着两个书架,上边的书却不是太多,只摆了一架子稍多点儿。搭配的是一个书桌和一把椅子,都是新式家具。
堂屋上方,倒是放着条案八仙桌并一对圈椅,却也是最普通的款式。
她住的西里间同样是靠窗一盘炕,里侧放着一只衣橱,同样是新式家具,衣橱门上镶着一整面的大镜子。西侧间同样是书房布局,与东侧间家具是一样的,只都是空着的。
小秋转了一圈,就出去打了半盆水来,拿抹布开始擦拭家具表面的灰尘。
先擦了西屋,又去东屋里打扫擦拭了一遍,转回来,西屋的书架书桌都晾干了,她就将自己的课本和在学的医书翻出来,摆在书架上。斟酌了一下,又把自己从收购站里淘到的中外名著翻了五六本出来,摆在书架上。
弄完这些,她四下里看看,却总是觉得不太对,少了什么似的,屋里看着空荡荡的。郑秋实摆家具陈设明显上了心的……仔细一瞅,小秋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屋里家具基本都准备齐了,却没有半点儿软装饰,里屋没有门帘子,窗户上也没有窗帘,连蚊帐都没有……做晚她躺下就睡了,竟没觉得有蚊子。
她跑到镜子跟前照了照,这才发现,在她的脚踝和手臂上有个细小的红点——还是有蚊子的,她睡得太熟,没察觉到。
宋秀莲准备的很充分,窗帘门帘都备下了,小秋拿出来,三两下子就把自己房间的窗帘和门帘都挂上了。至于郑老头的东屋和小舅住的房间,她大瓷碗里倒是有好几匹布料,却要裁剪了再缝制了。她的针线活儿拿不出手,她决定裁剪好了,拿出去找个裁缝铺子给匝一匝去。
说起裁剪,小秋这才想起还用剪刀,在屋里找了一遍也没找到,于是,她就只能量好尺寸,把布料拿到裁缝铺子里去裁剪缝纫了。
收拾好这一摊,小秋洗把手,拿出几张白纸和笔,在书桌前开始给爹娘和姥姥姥爷写信。
落笔“爹娘”两个字写下去,她不由就想起娘送她出门的情形,鼻子一酸,差点儿又落了泪。
抬起头,吸吸鼻子,小秋压下心头的那股子酸涩,然后开始写:“与小舅一路顺利,晚上十点顺利到达。”
接着就是对小院的描述,师傅给准备的很周道啊,院子里种着一株大石榴树,开满了火红的石榴花啊……洋洋洒洒,流水账似的写下去,很快就写满了两页纸,然后她就此打住,说等到了学校,再给爹娘写信说明云云。
给姥姥姥爷的信,与给爹娘的大同小异,重点地说了说小舅一路如何任劳任怨,照顾有加,还把早餐时小舅讲的笑话写了进去,也写了两页纸打住。
家里没有信封,小秋只能把写好的信折起,装进书包。然后去厨房里找了找,没找着篮子,找着一个网兜,将就着揣在书包里,又抱起布料出了门。
小秋一开大门,就遇上两个拎着篮子的大妈,一见小秋,矮胖的那个就热情地打招呼:“你是郑教授家孙女儿吧?你爷爷给我们说过你要过来……瞧瞧这小姑娘长得,真水灵呀!”
另一个容长脸的也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