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节(2 / 2)
温室也能做到恒温恒湿,饮水喂食也都是自动化的……也能让几个小的开括开括视野,不再仅仅局限在村里、县城那小小的格局之中。
几个小的也特别兴奋,几个人仅仅跟着小秋,不时地提出一个问题来,小秋和陪同参观的两名工作人员都很耐心地给他们作答。
王利民也大为触动。同样是孵鸡育雏,他自觉已经做得很好了,但看了这里才发现,自己还是见识少了,规模和基础建设上都差了太多。哦,还有人才,他就觉得陪同参观的两个人不像是一般工人,问了小秋才知道,那两位是高薪挖来的农大大学高材生。
王利民直咋舌,乖乖,自己那个孵化场连个高中生都没有呢,人家这里居然连大学生都用上了!
他也是个心气儿高的,惊讶之后就在心中暗暗给自己打气:好好干,干好了,咱也能用上大学生给咱干活!
转了一圈出来,小秋对王利民道:“想做现代化农业,最好是几种产业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链条。比如养鸡,鸡粪是上好的有机肥料,可以种植果树、蔬菜,甚至是冬季的蔬菜大棚。咱们村的水面不小,还可以发展养鸭和养鱼、莲藕种植……”
王利民听得认真投入,好一会儿才听小秋说完,他才道:“我临时用不上大学生,等我回去就往县里的农技站多跑几趟,争取跟那些农技员拉好关系……”
小秋给他出主意道:“这个你要打听好,要找就找技术过关的,然后你可以给他签个合同,只要一年下来,顺顺利利,没有大规模病灾出现,你就给他提成,提个百分之二三,甚至百分之五都不算多。有了这个,他自己就上心了。”
王利民眼睛一亮,嘿嘿笑道:“这个办法好,有了提成,事儿就成了他自家的了,经管自家的事儿肯定上心啊。”
这一趟参观,不管是王利民还是三个孩子都觉得收获很大。王利民是找到了进一步努力地动力和方向,孩子们则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几个小的很激动,一回到家就叽叽喳喳拉着姥姥和姥爷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那个兴奋劲儿,比爬了长城逛了颐和园还兴奋呢。
吃过午饭,小秋带着姥姥、娘和两个哥哥、三个小的一起去了王府井逛百货,又去了一趟友谊商店,由着她们挑了些布料衣服鞋帽之类,小秋则给弟弟妹妹们一人置办了一些新文具,铅笔、本子、文具盒之类的,还给成江和成河两个哥哥一人买了两件白衬衣,两套运动装。文具之类的他们都说之前的钢笔用着很好,不需要再买,小秋也就没买。
出了商店,又去了新华书店,到了这里,大大小小的一群孩子眼睛就都不够使了。
成江成河看得多,真正拿在手中的少,小秋替成河挑了几套复习资料。三个小的,则一人挑了几本连环画小人书,又有村里很少见到的彩色画报也选了几本,至于二哥成江则一本也没买,小秋也没勉强……他入学后,学校的图书馆藏书很丰富,有的是书可看,若还嫌不够,还有首都图书馆,那是全国最大、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什么书都有的。
宋秀莲还去看服装裁剪书籍,小秋看了也没说什么。
哪怕跟着姥爷姥姥学习做点心,缝纫手艺也是一直在的,什么时候自己做点儿衣服还是很方便的。
从书店里出来,天色已近傍晚了,一行人心满意足地回到卷棚胡同,一进门就看见郑秋实和宋胜书两位老爷子坐在石榴树下喝茶聊天。
小秋欢快地走过去,问候:“师傅,你几点到的?”
与郑秋实聊了两句,又回头招呼姥爷和老爹王利民:“你们收拾一下,咱们出去吃,来了京城还没烤鸭呢,今天一起去尝尝。”
一只烤鸭八块钱,在农村里能买差不多十斤猪肉,够一家人吃一个月了。
进门,王利民就对小秋道:“你去点菜,吃完我算账。”
小秋立刻笑道:“那我可要多点几个好菜!”
然后招呼成江成河和三个小的,一起围着菜单子嘀嘀咕咕半天,把几道特色菜都点了,当然,烤鸭就要了两只……人多,要少了不够吃。
一家人热热闹闹吃完饭,从烤鸭店出来,也没急着上车,而是安步当车,缓缓地一路走过去。看了看夜晚的大栅栏,又看了看夜色中的广场,绕了大半个广场,一家人在临近长安街的地方坐上车,这才一路回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