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6节(1 / 3)
就是布匹也一样。有那种农家织出来的粗布,更有那机灵的,在家就把布给染了,不管是蓝的还是黑的,有颜色就更好卖。拿来换工业券换钱换粮……反正就是互通有无嘛。
最受欢迎的,还得是烟叶。
只要谁家有这东西,那只要拿出来,转脸就给换没了。男人是宁肯没饭吃,也绝对不能没烟抽。
所以啊,这没人去的山沟沟,三三两两的就偷着去开荒去了,来年不管是种啥,靠着这么大的厂子,都能给消化了。
刚开始还是小规模偷着交易,到了年跟前了,一个个的胆子大了,村子前面的麦场上,慢慢的就形成了一个小市场,自发而成的小庙会,就形成了。
逢五逢十,十里八村的,都集中在这一片。就连三合县和省城的人,远远的都会跑来买东西。
卖啥的都有,农家自己做的小箩筐小篮子小扫把,还有会点木工活的,自己做的小板凳小桌子,用藤条编制的一些灶具。这都是属于家家户户都用的到,但却真不好买的东西。有人用自家的红薯做出来的粉条粉面子,不知道有多受欢迎。
不说别人了,林雨桐都爱去。几个孩子就更别提了。
年前的几场庙会,林雨桐都带着孩子去。这个大嫂有一筐子大红枣,说是院子里的树上结的,卖两块钱。骄阳扒着筐子不撒手,那就买!
买了端阳背着溜溜达达的继续往前走。
看见卖山楂核桃的,也说买,那就买。
孩子多是冲着吃的去的,哪怕外面卖的未必有自己做的好吃,可对于孩子来说,好像还是人家的更诱人。
林雨桐倒是看上过一双绣花鞋,是一老大娘绣的,她搬个板凳坐在路边,腿上只放了这么一双鞋。这大娘是小脚,却绣了一双大鞋。目测三十七码左右的脚都能穿。林雨桐是没想到,如今还能见到这样的手艺。
她就蹲下去跟老大娘攀谈,才知道老人是给大户人家做了一辈子的绣娘了。还做的一手好旗袍!
“不过如今是用不上了。”老人这么感叹。
林雨桐花了十块钱把鞋给买下了,丹阳就小声问:“能给我吗?我长大了穿。”
行啊!
给你吧!
叫丹阳给收到柜子里去了。
三年的苦难,因为这个小集市的出现,仿佛一夜之间给吹散了。
到年底了,腊月二十八这天,哗啦啦一场大雪降了下来。
没有人抱怨雪天天寒,一个个都从屋里跑出来,站在雪地里,又是跑又是喊。
好些老人,坐在地上,手捧着雪,把脸埋在雪里,又哭又喊。
三年了,三年没见这么大的雪了。
下吧!下吧!这土地再不浸润,就都没有活路了。
一个个冻的哆哆嗦嗦的,可见了面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场雪可真大。”
那个就说:“下吧!下吧!再下几天几夜也不嫌弃。”
本来过年都不打算停工的,结果因为下雪,好多设备都不完善,也不能正常使用了。又刚好赶上过年,那就放假吧。除了留下值班看守工厂的,都放假了。
可想说趁着这个假期走亲访友,那恐怕不行。
这场雪几乎是阻断了交通。除了刚通车的铁路能运送一些物资之外,那真是出去不大方便。
林雨桐和四爷给林家那边打了电话,说过年回不去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老人觉得挺遗憾的。可孩子们却一点可惜的感觉都没有。
有爹妈在的地方,就是家。在家里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吃,就不错了。
今年厂子还算是不错,四爷给争取的,一人能分二两肉。像是林雨桐家,三个职工的家庭,一共能分到六两。
咱说句实在话,这六两肉够包六口人吃的饺子吗?
搭上白菜的话,那叫白菜饺子。说肉饺子都亏心。
但即便是这样,大家还都挺欢喜的。终于闻到肉味了。
这个说:“不管是白菜猪肉的还是萝卜猪肉的,肯定香。”
“就是!”那个接话了,“这肉也不能多吃,吃点肉就上头。”
是!真有这种情况。
几年不吃肉,吃完之后身体好似适应不了,吃点肉就觉得头晕。不是一个人出现过这种症状,好些人都是这样,适应不了吃肉。
这些孩子平时也不怎么缺肉吃。只要四爷去城里,每次都会带肉回来。不管是怎么弄来的,对外的说法都是孩子姥爷给的。
林师长在后半年的时候高升了。成军区副军zhang了,待遇当然是不一样了。
没见隔三差五的弄点肉,连旁边住着的计寒梅都不觉得奇怪吗?
大家的认识都是,大人吃不吃有什么关系,肯定都分着叫孩子们吃了呗。
不馋肉,林雨桐给包了韭黄鸡蛋馅的饺子,比肉的还新鲜。
丹阳这丫头慢慢的点亮了厨艺技能,跟端阳两个,一个擀皮,一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