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fshuwu.com

第53节(2 / 3)

加入书签

当下的情况,李贤既然敢提名,勋戚这边自然是早就商议好了,而天子不在京师,所以实际上要解决的,其实就只有臣。

但是这恰恰是最难解决的

左都御史陈镒最先出列,道:“殿下,廷推之事自有规制,五军都督府都督事涉重大,不可轻授,丰城侯若有此意,当会同兵部提前商议,再行廷推,岂有朝会之上,突然发难之理?”

接着开口的是大理寺卿俞士悦。

“殿下,当此危急之时,当上下一心,勋戚一脉为保京营之权柄,扰乱廷推,欲挑起武争端,实乃图谋不轨,臣弹劾丰城侯李贤,囿于权术,不顾大局,请殿下治罪!”

这可不同于刚刚的小打小闹。

如果说顾兴祖等人治不治罪,在臣中的大佬们看来无关紧要的话,那么五军都督府,就是绝不可让步的存在。

每一个五军都督府的实授都督,在朝局当中的份量,都足以和九卿媲美,那可是实打实的实权!

甚至于在涉及军政事务的时候,这些实授都督的份量,足可以抵得上七卿。

别的不说,对于中高阶将领的选用,一旦会推,除了九卿之外,有资格参与的,只有实授的都督和都督同知。

李贤的这句话,不亚于在臣当中提议,要一次性选授三个六部尚书级别的大员。

这对于臣们来说,岂有同意之理?

因此这次臣一脉,一出手就是两个九卿级别的人物,陈镒指责李贤破坏廷推的规矩,搞突然袭击,俞士悦更是直指李贤此举,是在抢夺京营提名之权。

要知道,京营提督大臣,只是差遣,并非官职,因而这次廷推,虽然是廷推京营提督大臣。

但是实际上,廷推的是五军都督府的实授都督,毕竟朝廷惯例,只有五军都督府的都督,才能提督京营。

之所以要把京营提督大臣放到廷推上来,无非就是因为,如今的京城当中,没有一个实授的都督。

如今李贤开口,一下子就要推举三个,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朝臣们都下意识的认定,他就是在借此机会从兵部手里夺回提名权。

毕竟,只要有了实授的都督,那么兵部就没有理由再另外廷推什么提督大臣。

对于两人的质疑,李贤却显得十分从容,道:“事先未和兵部商议,是本侯思虑不周,但是五军都督府都督之职,历来先禀君上,若君上不决,方下廷议,从无直接自廷议任命的道理,如今皇上不在京中,本侯循例先禀郕王,如何能说是擅自发难?”

略停了停,李贤继续道:“何况如今情势危急,正是因为事关重大,才不得不议,左军都督府外辖辽东都司,后军都督府外辖山西都司,皆是边境紧要之卫所,中军都督府统领在京卫所,总治五军刑狱,亦是紧要必须之事,如何便不能在朝会上禀奏?”

一番话说下来,群臣皆是愣了愣。

倒不是被李贤给镇住了,而是勋戚一脉,已经很久没有在朝堂上如此有底气的说话了。

要知道,这些年都是三杨主政,朝政大事以平缓为主,再加上有英国公他老人家在,臣也不曾对勋戚过分煎迫,所以勋戚在朝堂之上,基本上已经不怎么说话了。

以致于有很多新晋朝堂的官员,都已经许久没有见到,勋戚如此这般为自己据理力争了。

偏李贤的这一番话,的确说得有道理。

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多年以来,都是有皇帝直接任命,少数几次皇帝犹豫不决的时候,才会廷推,相对而言,廷推反而是少数情况。

而无论是左军都督府,还是后军都督府,都是负责的边境卫所事务,中军都督府更不必说,是五军核心。

此等危急时候,李贤提出要选授三位都督,倒也很难挑出什么毛病来。

即便是在朝会上直接禀奏,有失妥当,但是他已经说了,如今危难时刻,事急从权,如果臣一直抓着这一点不放,反倒显得小家子气。

不过通过是肯定不能通过的,但是若要反对,既要有充足的理由,也要有足够份量的人站出来一锤定音。

刚刚已经有两个重臣出言反对,甚至就连陈镒这样的七卿都开了口。

那么朝堂上剩下的人当中,份量足够一锤定音的人。

一个是主掌兵部事务的新晋尚书于谦,另一个,便是百官之首的吏部尚书,天官王直!

于是在场的群臣,纷纷将目光都集中在了两人的身上,但是让人意外的是,这两人皆是低着头,并没有立即站出来

老狐狸

左顺门后,孙太后隔着屏风,望着前头的朝会,凤眸不由得眯了起来。

朝会进行到现在,基本上还算顺利,唯一出现的意外,就是李贤突然的奏疏。

这让孙太后下意识的感到有些警觉

在慈宁宫的时候,他们商议的可不是这样的。

不管怎么说,土木之败都要有人来承担责任的,作为随行的大臣,顾兴祖等人的罪责,是逃不掉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