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fshuwu.com

第104节(2 / 3)

加入书签

过誉了,臣等实不敢当。”

见两个老将的表情和反应,刘承祐脑中只浮现出一个词:受宠若惊。

“大汉初立,便逢天崩,朕以渺躬,得承大统。然自附德行浅薄,继位以来,夙夜忧忡。大汉周遭,群狼环伺,北有契丹虎视,西有孟蜀入寇,南有高氏反复,伪唐包藏祸心,西北又有党项怀异。内则民生凋敝,百业不兴,秕政难抑……”

“朕思国贫民困,有图治之心,然内忧外患之下,心情郁结,几无头绪。西巡以来,察民生,治贪暴,犹显不足。及诸来京,朕方知,如欲守江山,还需如二卿这样的将帅之英。”

几番面对刘承祐的恭维,赵晖与王晏显得更加小心。

“朕近来常思,如欲使国家长治久安,必得消内患,攘外寇。然,攘外必先安内……”

面对刘承祐一通“掏心置腹”的言说,赵晖二人也慢慢进入了状态。

“外患臣心中有数,然这内患,不知陛下所指谓何?”赵晖问道。

闻问,刘承祐转过身,两指转动着杯沿,目光有神,直勾勾地盯着赵晖:“赵卿当真不清楚?”

“请陛下明示。”

刘承祐还没开口,王晏主动开口了:“陛下所指,河中李守贞,同州薛怀让?”

注意着王晏那冷峻的神情,刘承祐微感意外,这王使君,显然不如赵晖圆滑。饮尽杯中酒,刘承祐抬首遥望着夜空中那一弯淡月,幽幽叹道:“方镇乃国家根基,诸节度为大汉守御天下,朕为天子,自不当妄自猜忌。对河中李氏,朕与朝廷已是多次恩诏嘉勉。然这段时间以来,朕犹闻其异动逾矩之行,朕这心中常怀忧恐。”

“蒲、同二州,一水之隔,带及关右,乃国家重地。其若有变,必然波及关右。国家初定,天下百姓还没过几天安稳日子,朕实在不欲刀兵之祸再起。但是,朕却不可不早做准备。”

听刘承祐说到这儿,赵晖与王晏立刻提了下精神。

“彼心不明,倘若李氏难抑异心,悍然举叛于蒲州,那么,朕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之平定。”说着,刘承祐猛然转身,盯着二人:“晋、绛、陕三州,分由南北对河中呈现钳制之势。朕问二卿,河中果有叛,可愿替朕守御之?”

面对刘承祐这直白的问话,二人还能如何反应,没有多少迟疑,先后发声:

“愿为陛下尽忠!”

“陛下但有命,万死不辞!”

西巡结束

“二卿皆将帅之英,能望卓著,负守御之责,担防扼之任,朕可安矣。”一手扶一个,刘承祐态度愈亲,对两名老帅的反应十分满意。

“当然,朕只是做必要安排,以备不时之需。为君者,上顺天意,下应人心,苟得君臣和协,相安无事,那自然是最好的……”刘承祐补充了一句。

“陛下英明!”赵、王恭维道。

就是不知二人,心中究竟作何想法。对皇帝的话,要是太过当真,仕途上是走不远的。

“朕今夜与二卿所议之事,勿泄!”叮嘱了一句,刘承祐抬眼望了望沉郁的夜空,说道:“时辰不早了,不便多扰,朕回宫了。”

“送陛下。”

“留步。”

虽然刘承祐发了话,但赵晖还是与王晏亲自送至府门。站在门口,刘承祐再度注意到跟在侧边的赵延进,极似随意道:“朕方才与延进相谈,应对得体,有智略,颇合朕意。朕身边,处用人之际,此番正好随朕还东京,任事于朝廷,如何?”

闻言,赵晖偏头看了自己儿子一眼,动作仅顿了下,应道:“臣替犬子谢陛下恩典。”

摆了下手,刘承祐又瞧向王晏:“朕还记得,王卿有子名汉伦吧。”

“去岁冒死,亲赴晋阳奉表,胆略勇气不凡,朝廷未有厚赏,朕欲调之入东京任用,卿以为如何?”刘承祐语气中似乎满是欣赏之意。

王晏倒没有多少迟疑,直接道:“臣立刻发信,让犬子进京侍奉陛下。”

满意地点了下头,刘承祐方登銮驾。待銮驾起行,在宫卫的护送下走远后,侍立在门前赵晖与王晏同时松了一口气,相视苦笑。

“爹,天子让我与汉伦兄进京为官,该不是想以我二人为质吧。”这个时候,其子赵延进在旁嘀咕了一句。

“给我闭嘴!”闻言,赵晖顿时叱骂道,眼神四下飞了一圈,但见都是亲信之人,这是吐出一口浊气,而后又是一番训诫:“天子看得上你,此乃你之幸。日后在东京为官任职,给我谨言慎行,但敢滥言造次,我必不轻绕!”

“赵兄,延进也只是无心之言。”王晏则在旁劝慰道:“两子进京,倒也可互相帮衬一番。”

“有这样的皇帝,于天下或为幸事,于我等方镇而言,哎……”赵晖不由感叹了一句。

事实上,二人心里都清楚,刘承祐召二子进京,既是恩典,也作人质,就看二人如何表现了。

“我等打拼一世,能得此地位,已足矣。未怀妄念,又何惧其他?荫于子孙,谋以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