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fshuwu.com

第570节(2 / 4)

加入书签

协助刘旸,关注分析西南战事,兵部该处理的事务,都交给副手慕蓉承泰了。他这个兵部尚书,如今更像太子的参谋……

“比起弄栋方向的进展,臣还是更担心西路军王全斌的安危!”赵匡胤严肃地道。

“是啊!”刘旸接话道:“毕竟这么长时间了,毫无消息传来,两万五千多军士,若是……”

“王全斌还是太行险了!”赵匡胤道。

对此,刘旸不禁提出疑问:“荣公,孤记得,当年王师平蜀,北路大军,也是分遣偏师,走山径绕过蜀军寨防,直袭其后,两面夹击,方得大破。如今王老将军同样采取此类战法,你似乎不看好?”

“殿下,两者策略相类,但形势迥异啊!”赵匡胤摇了摇头:“王全斌所走,路更漫长,途更险恶,进军损失必然巨大,且若是迷失于其中,大军则尽毁了。并且,即便其顺利穿越险阻,突入大理国内,能否顺利抵达羊苴咩城,同样难料结果。王全斌欲一举破城灭国,胆略可嘉,就是未留后路,太冒险了……”

“依荣公之见,西路军岂不是很危险?”刘旸凝眉。

赵匡胤沉默了一下,再度以一种宽慰的语气道:“这个险路已经踏上了,已经无回头的可能,如今,我们只能祝愿王全斌与西路军将士,能够成功了!”

赵匡胤的话,让刘旸眉头皱得更紧了。见状,又松口道:“不过,倘若能够功成,出其不意,所能取得的效果也必然是显著的。哪怕只是进入大理西北部,无法直接突袭敌都,也可形成两路夹击之势,东西两路军配合,战争的优势仍旧掌握在我军手中!”

大概是赵匡胤前边的话对刘旸影响太深,这开导之言,并不能解他忧心。

不惜代价

秋分之后,白日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了,到如今,不知觉间,室外明亮的光线也黯淡了下来,昏暗的天色,凄冷的环境,似乎都直接映照到了人的心底,给心情蒙上一层阴郁。

伺候的官仆,小心地添上灯烛,政事堂内方才明亮几许。刘旸与赵匡胤仍在地图前小声交谈多,基本都是刘旸问,赵匡胤解答。

气氛稍稍显得有些沉闷,直到刘皇帝优哉游哉地步入,还有兴致观察政事堂内的布置。开封的政事堂,虽然设在广政殿内,但比起那边,洛阳这边可要大气多了,权威的气息几乎从每一根梁柱、每一片砖瓦中散发出来……

“参见陛下!”

参拜行礼,在书案上处置公务的赵普,也放下了手中事事务,起身迎拜。

看了看几人,目光落在赵普身上:“朕闲来无事,特来看看,有何要紧事务?”

闻问,赵普回身,自书案上拿起一本奏表,呈与刘皇帝:“剑南道上报,以南征事征调甚多,百姓负担加重,希望能蠲免来年夏税!”

此次南征,军队虽然是从整个西南调动,但配合后勤的民夫,基本就近从剑南、川东部分轴线征召。如今秋收虽然接近尾声,但大量的劳力被用于战争,对农事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尤其根据节气,秋末冬初的农时基本也误了。

因此,听此奏,刘皇帝显得很大方,大手一挥,直接应允:“准!”

“另外,薛公奏书上还希望,今年秋税钱粮,能够截留,就近用于大理战事,以免周折浪费!”赵普又道。

对此,刘皇帝眉头皱了皱。朝廷对于地方的财权,攥得还是很紧的,乾祐年前期的削藩,就是伴随着对财权的剥夺,地方财税留成,通过前后三次下诏削减,甚至后来要求悉数上缴,再由中枢分配。

不过,这种做法,显然是过犹不及的,造成了明显的浪费。在国家财政趋于良好后,刘皇帝也就接受了下面的建议,每岁两税,地方上留道两成以作日常运转,没有任何例外。上输的财税,则由朝廷统一调度使用。

川蜀作为大汉的财税重地,每岁转运的钱粮,也是十分庞大的,但因为地理的限制,转运成本也十分高昂。

此番南征,朝廷这边也专门调度粮械,拨发钱款,支持进兵。如今正逢战事,川蜀尤其是剑南更是大军征讨的后方基地,九、十月份又是秋税收缴的日期,倘若按照以往的规矩,确实会造成不小的浪费,甚至影响到前线战事。

倘若能够截留使用,就近调拨,也确实会方便许多,能够减少其中的大量周转靡费,效率上的提升也不是一星半点。

看得见其中的好处,但刘皇帝有所顾虑的,也正是坏了规矩。此番,能够因为军事而让步,那今后呢,地方是否可以拿各种“必要”的理由,来做同样的请求,想得多点,今后地方财税留道、留州,是否该继续增了,毕竟也是节省行政成本、减少无谓损耗的办法……

不得不说,刘皇帝的思想似乎也越发偏顽固守旧了,对他这么多年建立起来的大汉管理体系制度,已完全不想去破坏它,反之,要坚决地维护。

不过,在军事战争这等要命的大事前,似乎也该宜从权变,打破一定的成规,也是应该的。

“如今西南,一共征召了多少民力?”考虑了一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