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fshuwu.com

第792章 游击战的十六字诀(1 / 2)

加入书签

其次就是曹芳的能力问题了,曹魏的前二个皇帝,那可个个生猛的很,都有曹操的遗风,无论内政外交,都有自己的手腕,满朝文武,只有畏惧的份的,压根儿不敢有别的心思。

而这个曹芳,天生似乎就是一个懦弱的主,虽然继位时只有八岁,是没有能力执掌朝政,但是如今十年过去了,朝中政权更迭,他却依然如故地做着傀儡皇帝,对执掌政权的司马懿是言听计从,莫敢不从。

许多忠于皇室的人对曹芳彻底地失望了,于是另立新君成为了这些人的诉求,他们希望能有一位能力卓著的新君驱逐权臣司马懿,恢复大魏江山曹氏天下。

如果王凌起兵造反,司马懿并不是太过担心,因为一旦牵涉到谋反的事,响应者便是有数的,许多人不敢轻易地来趟这趟浑水。

但是如果王凌借另立新君的名义来起兵的话,那性质就不同了,这样就会得到很多人的拥护,毕竟从法理上来讲,曹操的儿子曹彪也是有着皇位继承权的。

所以司马懿此次平定淮南的叛乱,首先需要从兖州动手,除掉了令狐愚和曹彪之后,也算是剪除了王凌的羽翼,单单只剩下一个王凌,那就好对付的多了。

不过在奔袭兖州之前,司马懿还是任命为陈泰为河内太守,陈骞为河东太守,胡奋为平阳太守,以防备曹亮的反扑,同时也做好准备工作,等司马懿平定淮南之乱后,再行进军并州。

平阳郡是正始五年才出河东郡析置的郡,以平阳县为郡治,下辖周围十几个县,归司州管辖,北面与并州的西河郡相接,是并州军南下首当其冲的战略要地。

河内、河东、平阳这三个郡,虽然都归司州管辖,但全部都位于黄河以北,从地缘上来讲,反倒是和并州更近一些。

尤其河东地区的河东、平阳二郡,更是处于并州的半包围之中,当初曹亮从关中进军平定匈奴叛乱,就是以河东郡为跳板,在河东境内招募到了足够的人马,最终才北平定的并州。

所以撤离上党之后,司马懿必须要考虑北部防线的事,按理说,黄河天险可以做为屏障,来阻止曹亮进犯洛阳,但就此舍弃黄河以北的全部地盘,司马懿显然难以割舍,而且将来二次进攻并州的话,也需要一些支点型的城池,如果撤出上党的同时,连河内和河东都弃了,那么司马军的损失也太大了。

所以尽管无法保住上党,但河内、河东、平阳三地还是绝对不容有失的,司马懿派了陈泰、陈骞、胡奋驻守三地,就是旨在加强三地的防御力量,阻挡并州军的反扑,以保证将来司马懿再度进攻并州时,拥有进攻支点。

三将领命,各归其郡,而司马懿则统率大军,一路向东,直奔白马而去。

┄┄┄┄┄┄┄┄┄┄┄┄┄┄┄┄┄┄┄┄┄┄┄┄┄┄┄┄┄

虎峪口之战结束之后,并州军各部在曹亮的指挥下,化整为零,很快地就消失在了司马军的面前。

上党地区地势复杂,熟悉这里地形的并州军想要藏起来,那绝对跟玩似的,司马军那怕派出再多的斥侯,也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对于虎峪口之战,曹亮也并无什么不满之处,毕竟跟司马懿这样的对手过招,想要处处占得先机,还是很困难的,罗马城不是一天就建成的,同样,指望一场战役就将树大根深的司马家打败,也是不太现实的,饭要一口一口来吃,仗要一战一战来打,积小胜而获大胜,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扭转目前局面。

针对接下来的发展,曹亮决定继续地采用游击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无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充分地利用上党的地形地势,与司马懿展开周旋。

如果司马懿继续地采用抱团稳守的策略,那么曹亮也就暂时地不会出击,就这么一直耗下去,看看究竟谁能耗得过谁,毕竟并州军本土作战,粮草补给方便的多,而司马军所需的粮草补给,则需要通过洛阳来运送,长途跋涉倒在其次,他们最担心的就是神出鬼没的并州军会袭击他们的粮道,不得不派重兵来护送,长此以往,这粮草运输也能把司马大军给拖垮了。

所以司马懿原先将大军驻扎在高都附近,一直不肯向前深入,最主要的考虑就是担心粮道过长而难以为继。

虎峪口之战,司马军又向前推进了百十里,无形之中也就等于粮道也延长了一百多里,如果司马军一直在虎峪口停驻的话,粮道的形势也会变得严峻起来。

鲁芝曾向曹亮建议,要提高晋阳等城池的防备等级,以防止司马军前去偷袭。

这一点曹亮倒不是太担心,晋阳那边,有太守王基坐镇,曹亮自然放心的很,如果说王基在谋略上面略有些欠缺,但在防御上面,却是一把好手,为人谨慎持重,相当的稳健,就算司马军突袭到晋阳城下,依靠晋阳城坚固的防守,司马军想要攻破城池,试比登天。

而司马军一旦长途奔袭晋阳,无疑就会给了并州军各个击破的机会,司马军如果一直龟缩不动,曹亮是很难奈何他的,但如果运动起来,机会便增多了,可以说,曹亮甚至是盼着司马懿前去偷袭晋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