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fshuwu.com

第四章 星光璀璨(4 / 9)

加入书签

举动给陈嘉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少年就是10岁的李光前。这次见面后匆匆一别,但李光前与陈嘉庚的缘分并未就此结束。

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这座位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中心旁的展馆中有100多万件动植物标本,其中很多是稀有动植物标本。大楼外形奇特,仿佛岩石中露出的史前岩洞,洞口被植物覆盖着。

再次见面是1916年,那时,李光前已是一位23岁的青年,不仅精通中文、英文,还熟知当地的风俗习惯。

一天,李光前在街边大排档吃饭,天正下着雨,路上的行人都很匆忙。这时,陈嘉庚也冒着雨来买食物,谁知雨越下越大,拦住了陈嘉庚的去路。李光前认出了陈嘉庚就是当年慷慨帮助乘客的人,忙把自己的伞递过去。就这样,两人建立了联系。

第二天,李光前到陈嘉庚的公司去拿伞,恰好遇到一位美国商人前来洽谈生意,可公司职员没人能听懂他的话,都犯起了难。李光前当即上前为双方翻译,促成了这笔相当可观的交易。从此之后,李光前便来到了陈嘉庚的谦益公司工作。这一次意外的重逢成为了李光前商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当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上对橡胶的需求量激增,亚洲橡胶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李光前勤奋好学、眼光独到而敏锐,很快就掌握了橡胶的生产知识,并成功打通欧美市场,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在李光前的带领下,橡胶业务很快成了公司“强有力的支柱”,陈嘉庚的事业也由此进入了全盛时期。

陈嘉庚可谓李光前人生的贵人,正是由于他的赏识和支持,李光前在开创事业的道路上始终向前。当然,这也与李光前德才兼备、年轻有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后来,陈嘉庚更成为了李光前的岳父,为李光前日后开创自身事业铺平了道路。

◎从放牛娃到“橡胶大王”

尽管李光前从小家境贫寒,但父亲从未放弃过对他的教育。小时候,父亲就将李光前送入南安芙蓉老家的私塾读书,接受启蒙教育。为了能赚几毛钱生活费,李光前每天放学后都会去有钱人家放牛。后来随父亲到新加坡后,李光前又进入英印学校继续学习。

有人曾问过李光前成功的“秘籍”,李光前道:“成功的一半靠勤劳与健康,一半靠幸运(就是机会)。”显然,李光前的勤劳好学和善于把握机会使李光前走上了成功之路。

1927年,李光前想自己开创事业,从事橡胶加工贸易。就在这时,李光前获悉一位英国人欲廉价出售一处面积千余英亩的橡胶园。经过考察和市场调研,李光前发现这处橡胶园土地肥沃、胶树良好,年便可收回成本,便决定把这个橡胶园买下来。

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

但李光前的岳父陈嘉庚并不像李光前本人一样看好这笔生意。陈嘉庚认为橡胶园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且总有老虎出没,工人不敢去割胶,园子迟早要荒芜。但李光前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他还从英文报刊上获知,政府欲在橡胶园附近修公路。公路一通,交通问题便不再是难题,人流量增加后老虎自然绝迹,到时橡胶园的价格将会倍增。于是,李光耀四处筹集资金,最终以10万元新加坡币买下了这片橡胶园,并取名“芙蓉园”。

事实证明,李光前的眼光和决策非常正确。不久后,政府果然开始在橡胶园附近修建公路,园价也因此暴涨两到三倍。后来,李光前以40万新加坡币的高价将橡胶园抛售,不到一年净赚30万元,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大大充实了资金,并在麻坡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南益橡胶公司。

李光前还将东方传统道德理念与西方现代管理经验融入企业管理和运作,表现出了卓尔不群的开拓精神和创新风格。

公司开业第三年,正逢世界经济大萧条,但李光前凭借其在工商界建立的良好关系奋力支撑,始终在激荡的市场中屹立不倒。

1931年,各国经济出现了复苏迹象,李光前看准机会扩大资金,将公司改为南益橡胶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他一面扩大经营渠道,发展对外贸易;一面紧握时机开展多种经营。几年时间,他的企业便扩展到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各地,成为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家喻户晓的“橡胶大王”。

◎商业帝国掌舵者

除了是知名的“橡胶大王”,人们眼中的李光前还是“黄梨大王”和“金融骄子”。

当南益橡胶公司在橡胶业日渐腾飞之际,李光前又进一步抓住机遇,扩大投资范围,这其中就包括种植黄梨和开办罐装加工厂。由于李光前经营得当,这些新开辟的领域在世界经济危机期中安然生存了下来。这之后,他的工厂加工的罐头销往世界各地,使他在“橡胶大王”的基础上又增添了“黄梨大王”的美称。

李光前人生的另一个重要转折是投资银行业。还在陈嘉庚的谦益公司时,李光前便开始涉足银行业,并逐渐显现其优秀的金融智慧,到1928年时,李光前已经是一位出色的银行家了。

世界经济危机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