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fshuwu.com

第228节(1 / 3)

加入书签

亲父,说好的当近侍要谨小慎微呢?

蒙恬再一次感到,自家亲父的言行不一,不堪为榜样。

……

朱襄这一家三口的轻松愉快,让吕不韦和李斯再次羡慕不已。

韩非的心情也忍不住有些低落。

他想起韩王和韩国宗室,无论是现在的韩王还是未来的韩王,自身天赋和生长环境都连公子政的一根小指头都比不上。

他要保存韩国,真的只是奢望。

还好当船停靠后,他被朱襄指使着忙碌起来,很快不能胡思乱想。

此次前来南秦,朱襄主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贸易战,但现在只是建立纺织工坊,为贸易战做前期准备。

朱襄和雪姬商议后,朱襄发现雪姬完全可以胜任这件事,便让雪姬和吕不韦去招工和做生意。

因战国时男丁多被征发去从军,民间多女子为养家从商。纺织一事又是女子最为擅长,吕不韦对此很配合。

朱襄所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指导春耕,这也是他的本职工作。

这次南下指导春耕与上次不同。上次朱襄是推广手中水稻、小麦良种,这次朱襄反过来,指导农人种传统的菽和粟。

朱襄推广的水稻、小麦产量很高,因蒙武和李牧在南秦推广石磨,现在南秦收税时也收麦和稻,所以出现南秦农人只种麦稻的情景。

但这样的种植结构十分不科学,抗自然灾害能力极差。

华国古代的农人很少只种一样作物。哪怕是唐朝后期出现了北麦南稻的格局,南北的农人也会在田地上兼种杂粮。

他们有时轮更,有时选择不同的田种不同的作物。

这是农人通过祖祖辈辈耕种经验得来的智慧。除了担忧土地劣化之外,单独一种作物如果出现病虫害,就会全面减产。只有兼种杂粮,就算一种减产,也能吃其他粮撑过去。

朱襄推广的作物虽然高产,但种子会劣化,病虫害也难以免除。即便比现在的作物产量高,也可能面临绝收的危险。为了粮食安全,在农人已经知道新作物高产的情况下,再引导农人兼种以前的粮食,十分必要。

现代种植结构单一,是因为现代科技技术大幅度减少了病虫害的危险,并承担了优良种子培育的责任。现在只能农人自己承担这些风险。

朱襄要改变南秦的种植结构本来应该很容易。

《秦律》非常细致,连农人种什么田,耕地时挖多深都有规定,只要做不到就要被罚。所以朱襄只要改变当地律令就行。

朱襄将韩非带在身边,韩非就对《秦律》赞不绝口,认为这件事很容易。

但朱襄只是笑了笑,让韩非去田地里推行一阵子,看究竟是否真的合适。

韩非昂首挺胸自信满满去当了田吏,不到一旬,他就皱着眉头找朱襄解惑。

朱襄正蹲在田边和农人聊天,见韩非来了,没有起身,只仰头笑道:“听说你抓了很多人,县里的牢狱都住不下了。”

韩非立刻满脸通红,拱手:“请朱襄公指导。”

朱襄摆了摆手,道:“你先在一旁等我一会儿。”

韩非乖乖垂首立在一旁。

朱襄继续和农人聊天。

他与农人聊的,正是病虫害和土地劣化。

他问农人是否遇到过这些事,如何解决,然后赞同农人的智慧,再说出自己的见解。

韩非等了一刻钟,朱襄身边的农人越围越多。

待聊完之后,农人们纷纷感慨,还是得种些杂粮保收成。

“我从北方带来了一些优良的粟米种子,等我培育了更多的种子,就分给你们。”朱襄道,“在田间种菽、土豆、南瓜之类的作物,又高产,又能轮种保土壤。若再种一些辣椒、蒜、姜、棉、麻,还能换些钱财给家人做一身好衣服。对了,王正在南秦招纺织工。”

朱襄又说起雪姬和吕不韦在南秦开办的工坊,说如果农闲的时候,妇人可以去工坊赚点钱财布匹和粮食。

农人纷纷记下。有的人转头就往村里跑,呼唤人来听这个消息。

朱襄笑道:“很快就有官吏来张贴告示,会将这些事告诉你们,不用急,我只是提前告知你们一声,让你们做好准备。”

农人们对“提前”的消息都很感兴趣,人越围越多。

待天色擦黑的时候,朱襄才离开田地。

见朱襄神情很疲惫,韩非没有立刻提问。

待第二日,朱襄睡醒用完早饭后,韩非才来请教。

这时朱襄昨日去过的村庄田吏来报,农人皆愿意改种。其他邻近村庄听到消息,也有所意动。

田吏十分激动。

按照这个情况,他恐怕一个人都不用抓,今日春耕就能完成改种的命令。

朱襄点头:“有效果就好。之后我会将告示交予你,你交给县令,让他在乡里张贴。”

田吏退下后,韩非道:“为何县令不、不来见朱襄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