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fshuwu.com

92、第九十二章(2 / 3)

加入书签

放下,嘴里喊着:“但、但是!孟正必胜!国大必胜!孟正必胜!”

大家这才把目光收了回去。

正在比赛的孟正知不知道这个辩题不好辩?他知道。无论是放眼历史,还是着眼今天,很多领域中的传奇式精英人物都不止有一项专业技能。但既然抽到了这个辩题,那么他们就必须要在接下去的时间里为了这个辩题而战斗。

他们在赛前的讨论中已经有了充分的讨论。

尽管沈独清自从读大学后就没有参加过辩论赛了,但他和孟正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得久了,就会不知不觉被对方影响。孟正从沈独清身上学到很多。

比如说,在赛前讨论中,国大代表团已经逐渐形成了以孟正为核心的讨论方式,而孟正会先和战友们一起明确己方的辩论核心,确定己方的思想绝对不会被对手带偏后,在剩下的时间里,他会不断站在对手的立场上朝队友们抛出问题。而这原本是沈独清最擅长的,他才是团队中最擅长模拟对手思维的人。

因为孟正的思维极其缜密,他往往能直击到对方辩论中最关键的点。

微笑杀手这个称呼其实并不是很精准,孟正明明是微笑猎人。他和他的队友们喜欢在赛前讨论中解析对方辩友可能会给出的套路,并打算设置反套路。

“就刘剑刚刚说的那番话,看似把正方逼入了死胡同。但如果正方对专才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呢?”电视机前的沈独清对刘剑几人如此说,他却不知道,他说这话时的样子能和半个小时前和队友讨论时的孟正重合,“什么是通才?什么是专才?专才就是只擅长一个学科的人才,通才是擅长两个及两个以上学科的人才。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人很擅长英语,同时也很擅长汉语,那他应该算是通才吧?我偏要说他是中英翻译界的专才。你们觉得我说得对不对?”

刘剑和顾晶淼点了点头。袁方和沈非浊一脸崇拜地看着沈独清。

“既然我是对的,我就可以反驳刘剑了。你说诺奖中有很多成果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这证明了通才更吃得开,我偏要说,正是获奖者专精于一个方向研究,他们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十九世纪末,物理学对电子、放射性、x射线的发现使得科学研究进入微观领域,在这样的基础上,细胞分子生物学应运而生,之后的诺贝尔医学奖多与这方面有关。刘剑说这是学科交叉,所以获奖者是通才。”沈独清继续说,“但其实获奖者就是细胞分子生物学的专才!”

“逻辑不严谨。”顾晶淼一边鼓掌,一边发出质疑,“对方可以就这个到底是专才还是通才和你扯皮,让比赛进入垃圾时间。你必要有个强有力的反击。”

沈独清继续说:“游泳二字在古文中是两个意思。游,浮行于水;泳,潜行于水。但我们现代人都知道,我们平时说的游泳就是指在水里游动。如果对方辩友真认为细胞分子生物学应该要被分成细胞学和分子学两个学科,那么按照他们的意思,游泳健将还是个通才了,因为他既擅长游,又擅长泳?”

袁方“哇哦”了一声,除了鼓掌无话可说。

沈独清的这一番话中也不是就没有漏洞了。毕竟他说的这些话都是在大赛主席公布辩题后的短短两分钟之内组织起来的,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是在辩论赛中,只要你能用自己的逻辑乱了对方的逻辑,乱了对方的节奏,你就赢了。

说着话,电视里主席已经说完了开场白,两支比赛队伍也分别做完了自我介绍。主席宣布比赛正式开始。沈独清立刻闭嘴不说话了,专注地看着比赛。

大家的注意力也都集中在了电视上。因为本届比赛在国外举行,现场并没有几个国大的应援粉,倒是看到后排有观众举着支持新亚大学辩论队的牌子。

沈非浊举着自制的小横幅,在电视机前用力挥了两下,是个非常专业的孟正应援粉了。

孟正所在的国大代表队非常擅长打防守反击战。所谓防守反击,就是先防守,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牢牢占据己方的制高点,然后再向对手出击。在这场比赛中,他们的制高点有两个,一是现代教育的分科模式,二是精力有限论。

教育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手段,而大家求学时,在高中就面临文理分科,考上大学后分得更细了,说明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专才。与此同时,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样样精最后只会导致样样不精,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不利。

不管反方抛出多少综合性人才的例子,正方都咬死了这两点。

电视机前的众人都被带进了那种紧张的氛围中。

孟正在自由辩中微笑着向对方提出疑问:“请问对方辩友,一位优秀的中英翻译专才,他既擅长英语,也擅长汉语,按照你们的逻辑这就是通才了?但精通两门语言本来就是成为翻译的必要条件,请对方辩友不要偷换概念……”

电视机前的刘剑、袁方都像是见了鬼一样地看一眼电视,又回过头来看着沈独清,看一眼电视,又回过头来看着沈独清,脑袋摇得就像是电风扇一样。

这两人太默契了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