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fshuwu.com

第三三二章 世上安得两全法(1 / 2)

加入书签

“哼,你们也别高兴地太早!”

朱厚照这里一装好人,何瑾又跳出来当坏人了“让你们入军营,只是陛下和太子仁慈,念在你们祖宗功劳的份儿上而已!”

这时候,徐光祚又忍不住有些想开口了。

但何瑾就一挥手,打断他道“你又不是校阅没及格,替这些废物说什么话!太子殿下都说了,组建新军是为了一扫边患、重扬大明军威的,可不是建猪圈养猪的!”

徐光祚这个郁闷啊话都被何瑾堵住了,再开口就是不知好歹。只能憋着一张脸,也有些烦那些不争气的勋贵子弟了。

可想不到,随后何瑾又主动抛了一个诱饵,道“你们是不是还觉得,虽然校阅不及格,但家里有底蕴在啊?”

“嗯,耳濡目染下,天生就有带兵的潜能啊?入了军营后,只要洗心革面,当个百总、把总什么的,还不是手到擒来啊?”

底下那些勋贵子弟一愣,当即就不可思议地看向何瑾咦,我们的心思,你怎么全知道?我们觉得,你说的没错啊!

但何瑾就在他们那点小心思,开始蠢蠢欲动的时候,又冷笑起来“哼,告诉你们,你们想多了”

这下,底下那些勋贵子弟,就有些忍不住了小子,你太过分了啊,拿我们开涮呢!

可之前那波杀威棒太有震慑力,他们只敢拿眼睛瞪何瑾,一个都不敢乱开口。最后,目光又纷纷望向了徐光祚。

徐光祚又郁闷了!

不过他想了想,还是抱拳开口道“军师大人,在下虽然还不知,此番太子殿下要选拔多少兵士。却知道一支新军想要步入正轨,没有教官是不行的。”

“我等勋贵子弟们,纵然再不学无术,可毕竟有底蕴在。就算再不行,也能请来家将指点”

“嗯,你说的很有道理。”何瑾这下认同地点了点头。

但就在那些勋贵子弟们,又升起希望小火苗时,他突然嘿嘿一笑道“不过呢,这只能说明,你们比寻常百姓会投胎。自己没本事儿,又有个屁用!”

“再说,我有现成的教官,何必让你们来拿捏我?”

这一下,不止那些勋贵子弟疑惑了,就连张懋也一头雾水。悄悄来到何瑾身后,小声道“小子,你跟老夫说过的,那个什么嘴巴、火葬场来着?”

何瑾一愣,疑惑道“嘴炮一时爽,全家火葬场?”

“嗯,就是这个!”张懋拍着何瑾肩膀的手,微微一用力,告诫他道“你可悠着点,老夫给你家将还不用,你哪儿还有现成的教官?”

就在此时,军营大门那里走来了一群人。

当前一人步履矫健,身穿绯红色官袍,正乃矍铄的兵部尚书马文升。在他的身后,是三百余身穿大明鸳鸯战袍的武士。

张懋一见那些人,登时气得手不由真用上了力,咬牙切齿道“小子,你真叛了老夫,跟那老酸才混了?”

“唉,唉,叔父,这么多人呢,给我点面子”

何瑾当即龇牙咧嘴求饶,道“什么谁跟谁混的,都是为了扫平大明的边患。再说,武举人这事儿,也是你做的不地道!”

不错,马文升身后那些人,全都是武举人。

其实武举这项制度,早在唐代武则天执政时就有了。不过到了明代,又渐渐开始没落下来。

究其原因,是明代老爱搞世袭,军事职位多半由世荫承袭。再加上那些由行伍逐步提拔起来的,武官的职位蛋糕早就被瓜分尽了。

所以明初的时候,武举虽然存在,但制度却一直不成形,也不被朝廷所重视。直到成化十四年,还是由太监王直提议,以文科为例,才设了武科乡、会试。

又到了弘治皇帝这里的时候,他有感大明武备松弛,勋贵世荫导致国无良将,便于弘治六年开始强硬推行武举,定武科六年为一试,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准试弓马。

只可惜,举行了两场武举,也选出了几百武举人。但这些人拿了功名后,却根本找不到对口的工作。

因为勋贵们谁都看得出,这些穷酸武举人,就是来跟他们抢饭碗的。

无论兵部怎么安排他们职位,那些勋贵们不是死不接收,就是接收后处处刁难、排挤,又将这些武举人撵回了兵部。

嗯,没错干这件事儿的带头儿大哥,就是张懋。而马文升为了这事儿,没少跟张懋对骂,也向弘治皇帝打了不少小报告。

可弘治皇帝也没办法,大明眼下打仗守关还得靠勋贵。真一下得罪死了,又值外族频频掳掠,他总不能瞎胡闹,直接让武举人上战场统御作战吧?

“小子,你可想好了,这样一来,你就是在跟整个勋贵为敌了!”张懋这会儿目光凝重,嗓音都有些变了。

何瑾也不由转过身来,看着张懋的眼睛道“叔父,我是想讨好勋贵集团。不过,讨好也是要有原则的。”

“若只是一群尸位素餐的废物,再讨好也终究没用。叔父假如还想不通这个道理,那我们便只能道不同不相为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