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fshuwu.com

步步高升 第465节(2 / 4)

加入书签

的时候,趋势已经发生变化了。”

方志诚认真地点了点头,道:“张主任,你这个提议我记下了。”

……

高技术产业处所有人员至全省十二个地市进行调研一周。回到发改委之后,先经过集中讨论,然后再集中整理材料,最终形成了《关于淮南省高技术产业状况调查研究报告》。这份报告足有一百多页,详细阐述了现在淮南省高技术产业的具体状况,并初步给出了结论。之前,类似的研究报告,一般是由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编制,所以高技术产业处的行为,让其他处室有些看不惯。

沈寒春将调研报告仔细翻阅一遍,然后匆匆离开办公室,往一号楼去了。

省长办公室内,魏群凝眉沉思,将调研报告翻到一半的时候,抬起头,道:“寒春同志,这份调研报告是谁做的?结论很精辟,让人眼前一亮。”

沈寒春如实说道:“这是高技术产业处花费半个月编制的。之前他们处室所有人到地方跑了一趟,最终拿回了这份报告。”

魏群是从发改委主任调到淮南担任省长,所以他对发改委系统的工作格外熟悉,知道这份调研报告的含金量。因为对发改委熟悉,所以魏群对发改委格外重视。不过呢,这也导致了一些小问题,虽说同样都出自北方派系,魏群对江永却是有些戒备。

江永是省委书记文景隆的心腹,他有一日在发改委,魏群就觉得那里有一双眼睛在窥视着自己。虽然同出一脉,但魏群和文景隆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融洽。

这是权力的特质。或许在派系立场上,两人会保持紧密配合,坚定不移地执行派系的决定,但在私人利益的博弈中,魏群和文景隆之间的矛盾甚至比当初卜一仁在淮南时更加明显。

沈寒春之所以跳过江永,找到魏群,就是看中关键所在。沈寒春和魏群的关系很好,因为沈寒春在淮南发改委资历很深,当初跑国家发改委的频次很多,所以跟魏群的关系相处得很融洽。

魏群很欣赏沈寒春的能力。所以虽然卜一仁离开了淮南,对于原有的官员结构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对于沈寒春而言,他其实是获得了新生的机会。

魏群将材料合上,颔首道:“高技术产业处是方志诚所负责的吧?之前我关注过他在地方上的表现,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年轻人。在淮南北部城市调研结论中,他提出一个观点非常新颖。加大跨区域产学研合作,是推动北部城市高技术产业的核心任务。所谓的跨区域,不仅指的是省内高校资源的流动,而是从全国高校引入资源,输入淮南北。有了人才,淮南北部城市才真正有了创新的土壤。”

沈寒春笑着点了点头,道:“之前我们一直都在强调要多出台政策,多给地方资金补贴,但却忘记了一个根本性的东西,人才是社会发展变革的主要推动者。报告中也隐晦地提及了现在省发改委引导资金的去向,更多地是被地方纳入到财政税收,并没有对地方企业起到刺激作用。其实也不是地方政府不想推动社会进步与改革,而是苦于乏力,找不到正确的方法。”

魏群右手成拳,在办公桌上轻轻地叩击了几下,语气凝重地吩咐道:“高技术产业处此次调研工作,起了一个很好的头,也揭露了以前省府机构在工作时的缺点,脱离实际,出台的文件不少,但真正执行并实施的屈指可数。党中央一直在推动,群众路线工作,我看也可以将之联系起来。鼓励同志们多下去走走,并拿出有实际意义的调研报告。这比闭门造车,要好很多啊。”

沈寒春笑道:“希望能让淮南官场带来一个巨大的改变。”

改变,是发改委官员口中经常会提到的一个词语。从秦国的商鞅变法,再到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引起制度或社会突变的变法者,总是充满争议,而他们身上会有种独特的气质。

这种气质,魏群身上有,沈寒春身上有,而方志诚的身上也多了这种气质。

因为有了变化,才能让社会的车轮不断地往前走。不进则退,是华夏建国后几十年才慢慢摸索得出的道理。

出了魏群的办公室,沈寒春轻吐了一口气,心中暗想,这方志诚究竟是运气使然,还是谋定后动?

他是不是早就预料到,魏群会将之作引,继而演变成巩固其地位的一场行动。

交答卷小试牛刀

《关于淮南省高技术产业状况调查研究报告》在省委常委会上受到了关注和热议,魏群以此为突破口,发出了自己在淮南官场的第一个政策声音。文景隆在会议上对魏群给予了支持,由省委督查室牵头,成立有关小组,主要针对省直机关的公务员,要求他们多下基层,这也成为省党委开展群众路线的又一活动。

下了常委会,戚芸还没到办公室,便给方志诚打了个电话,笑道:“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方志诚笑道:“先听好消息吧。”

戚芸环顾四周,见左右无人,道:“刚才的省委常委会上,魏省长拿着高技术产业处的那份研究报告,对你进行了点名表扬。所以在今天众多省委大佬面前,你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