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fshuwu.com

怜卿为奴 第11节(3 / 5)

加入书签

身油烟子味儿,但是我自然啊,那句诗你听过没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的就是我这样的。”

长生咀嚼着这两句诗,一时竟有些痴了,忽然又忆起她上次说过的一句话,不禁问她:“在下记得你上次还说过一句‘出淤泥而不染……”

赵大玲很高兴他不再提刚才的事儿,随口接道:“是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的《爱莲说》真的是道尽了莲花的气节风骨。”

长生喃喃念着,脸上生出敬慕之色,“周敦颐?此人文采卓绝,千古难见,在下妄读诗书十数载,竟然不知此人。”

赵大玲这才想起来,自己一时高兴,说秃噜嘴了,这是一个架空的朝代,国号大周,跟自己知道的唐宋元明清都挂不上号。既然挂不上,就不会出现李白的诗句和周敦颐的《爱莲说》,她赶紧往回拽,信口编了一个瞎话,“周敦颐是我父亲的一个朋友,当时我还年幼,他来御史府看望我父亲,正值六、七月份,池子里的莲花开得正好,他便指着莲花随口说了几句,我就记下来了。”

赵友贵一个御史府的仆役,竟然能有这么一位出口成章的朋友,怎么听都觉得不对。好在长生也没追究,只是一脸怅然,“没想到当世竟有此等气节高远之士,若能见上一见,真乃毕生幸事。”

长生又想起一个困惑他多日的问题,“对了,当日得姑娘劝诫,荣辱有大是大非和个人得失之分,实乃当头棒喝,我一直铭记于心。只是在下尚有几点不明,还要请姑娘指教。”

赵大玲想了想,才想起来是长生刚来的时候,自己为了劝他活下去,曾说了一车的话,具体说了什么她也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不外是鼓励他放下个人荣辱,好好活下去。“不用说什么指教之类的话,你问吧,我要是还记得,就告诉你。”

长生思索道:“当日姑娘曾说,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自刎。可是史书记载,他当日渡过乌江回到江东,重整了兵力,并于次年带领兵马重渡乌江,在垓下大败刘邦,建立了大楚,兴国二百余年。为何后人说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嘶,赵大玲倒抽了一口冷气,原来历史是在这里分了岔儿。她脑子转得跟风火轮一样,玩儿命回想自己还对着长生胡说八道过什么。那日黄茂寻事,她劝长生时好像提到了越王勾践、荆轲和韩信,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坏了,还有一个漏网的,文天祥。

果不其然,还没等赵大玲想出托词,长生已经问了出来,“还有,文天祥是谁?如此义薄云天,碧血丹青之人,在下竟从未听说过。姑娘说他是南宋人,南宋又是哪朝哪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在下也从未读过。”

长生一脸期待地看着赵大玲。赵大玲挠挠脑袋,“这个啊,都是我爹告诉我的,当时我年纪小,可能是我记错了。项羽没死啊,真好真好,兵败自杀多窝囊,不死就对了!南宋文天祥是我爹从话本子里看的,觉得有教育意义,就讲给我了。话本子里的,都当不得真,你不用纠结哈!呦,时间差不多了,我得去枕月阁了!”说完,赵大玲赶紧溜了,留下长生一人依旧满面迷惑。

友贵家的一手捂着后腰,一手端着铜盆儿从里屋走出来,指着长生道:“别往灶里添那么多柴火,外院厨房的柴火一个月就两担,得省着点儿用。我就说你是个败家子儿,那粥都煮沸了,还烧火干嘛?赶紧灭了!”

长生手忙脚乱地熄了灶里的火,惹得友贵家的频频摇头,“架架棱棱,一看就是没干过活儿的。”

友贵家的向里屋大吼一声,“大柱子,起床!”,然后从另一个灶上舀了热水到铜盆儿里。

身后传来长生的声音,“赵伯母,在下有一事相问。”

友贵家的琢磨了会儿才反应过来长生是有话要问她,“哦,问吧!”

“尊夫赵世伯,是否学贯古今、饱览群书?”

友贵家的一脸茫然,“说人话!”

长生只能重新遣词用句,“大柱子的爹,是不是学问很大,念过很多的书?”

“哦,你问那个死鬼啊!”友贵家的终于听明白了,接着舀水,“字儿倒是认识几个,能写自己的名字咧!当年老爷还夸过他聪明呢,捡张纸片儿连蒙带唬的也能弄明白个大概意思。我家大柱子就随他爹,脑子机灵,会来事儿。不像大玲子,一脑子浆糊,要不然也不会丢了五小姐跟前二等丫头的差事。”

友贵家的一扭头见长生在那里发呆,挥手轰他,“这儿没你事儿了,端碗粥拿两个馒头回柴房待着吧。赶紧把你的腿养好了,眼瞅着快过年了,到时候好多力气活儿还等着你干呢。”

长生默默地回到柴房,找了一块平整的木头,用一个小铁片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都雕刻在了木板上,放在了枕头与墙壁之间的铺板上。他已经存了好多块这样的木板,上面刻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