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fshuwu.com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280节(4 / 6)

加入书签

共加在一起,再加上一部分乱码七糟的其他部队,营连长足足有十几万。但我们的科学家,却是连这个的十分之一都达不到。”

“我们这个国家科学家的数量本就不多,我们不能白白的如此消耗。尤其是在我们目前人才奇缺的情况之下,这么浪费是全民族的损失。知识分子是要用,但是不能像现在这么用。一个搞理工出身的人,你让他去做政治思想工作,这不是跑题了吗?”

说到这里,杨震接过袁芷若递过来的会议纪要,看了看上面那一笔工整的字迹,在确信自己的话准确无误的被记录后,刷刷的签上自己的名字。并在纪要边上重重的画了五个三角后,在边上特地签上全文转发中央几个大字。

李延平接过杨震递过来的电报,犹豫了一下还是将自己的名字也签上后,递给了袁芷若道:“小袁,交给三处一科发出去吧。你的首长既然还改不了这个驴脾气,我这个做政委就只能陪着他了。谁让我是他的政委?”

交待完袁芷若去三处也就是司令部通讯处的专门负责与中央联络的一科,将这封电报发出去后。李延平看了看杨震,无奈的苦笑道:“老杨,你也不要担心。大不了我再去中央一趟,专门向中央汇报一下。”

说罢,李延平看了看表上的时间,顺手将杨震办公桌上的文件全部收走后,摆了摆手道:“你晚上不要工作了,早点休息。这几天,趁着战事不紧张,抽空去萝北看看伯父伯母。你嫂子昨天给我来信说,伯父伯母很想你。如今你们几个弟妹,两个不在国内,一个也在前线。老人身边没有子女,很孤寂的。”

对于李延平的举动,杨震却没有制止。李延平虽然为人谦和,颇有长者风范,但是倔脾气一上来,也一样难缠。虽说很少干涉他军事指挥以及工作,但是只要越庖代俎了,也是一样听不得反对意见。这也许就是战争年代人,尤其是军人的特性吧。

李延平走后,杨震却是根本就睡不着。此刻他的脑海之中,还是在琢磨着军工上的事情。自从建立自己的军工体系后,有些时候面对人才的匮乏,杨震也不禁暗自嘀咕。要是自己穿越的时候,像人家一样带着一部装了大百科全书的电脑多好。

自己来的那个时代,电脑虽然依旧无法代替人脑。但是其储备的大量资料,却比自己只是一知半解,依葫芦画瓢搞出来的所谓图纸要强的多。目前自己急需的高射武器生产也不会陷入如此的被动了。

杨震也知道,自己虽然画出了详细的设计图,但按照自己给出的资料,要想复制这几种高射武器,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虽说这些武器都是苏军在二战后便开始装备的武器,其技术并未脱离二战。但毕竟是几种相对精密的武器,在没有原始性能资料的前提之下,想要山寨还是很吃力的。

五十七毫米高炮和二十三毫米高炮这两种即便在杨震穿越来前,那个地空导弹已经大行其道的年代。高射炮尽管已经不再是地面防空的主力,但却仍旧是后世中国陆军主力高射炮。对于这两种武器,杨震在后世的时候,却是太熟悉了。

这两种高炮都是苏军在二战结束后不久,便研制出来替代老式三七高炮的新式装备。只是虽说是新式装备,但由于苏联人在运用新材料方面上保守与谨慎,这两种武器基本上还没有脱离二战的风格。原材料的应用上也没有比二战时候进步到了哪去。基本上很符合这个年代的真实技术水平。

至于十四点七毫米高射机枪,他也不陌生。这种机枪压根就是二战后期设计的,只不过没有在二战期间投入使用,直到战后苏军更换装备的时候,才大规模开始量装,但由于某些原因,在列装不长后就撤装了而已。但却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中国陆军团一级的主要防空火力。

他用过该种机枪的单管五八式的他,闭着眼睛都能拆卸后,再组装。至于这种陆军已经淘汰了,尤其是像杨震这种陆军的尖刀部队,更是早已经不见了踪影的机枪和那两种高射炮,杨震如此熟悉的原因就与他穿越来之前的经历有关了。

今昔类似

杨震高中的一个比较要好的同学,就在与他在同一个城市驻防的一个陆军预备役高炮师中服役。他的这个同学,家庭条件相当不错。家庭条件好,自然不用担心生活的问题。高中毕业考上了名牌大学,毕业后家里又托关系把他弄到了部队。

家庭条件优越,加上本人也很有能力,杨震的这个同学曾经豪情万丈,发誓一定要当上将军。只是颇有些讽刺意味的是,那个高中同学入伍后,先是因为专业的关系,在陆军高炮旅工作了几年。可在杨震被迫退伍的两年前,却被调整到了预备役高炮师。成了一名号称军官养老院的预备役师中,为数不多的现役军官。

虽说在杨震还是一个副连长的时候,就干到了营长的位置,在一般的野战部队中,对于他当时年龄可谓是相当难得的位置。可预备役师虽说也是师级编制,但与正规的野战师是两码回事。到预备役师,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前途。

两个人的级别虽然有些差距,但两支部队的性质不同,却让两个人的在军中的前途相差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