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fshuwu.com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第155节(1 / 3)

加入书签

第一通电话打到广州,梁明玉已经打听清楚了,“有外国商人问过珍珠什么的,但是咱们的出口商品名单上没有,海产品的话倒是有出口,但是数量不怎么大。”

那就说明有市场。

接下来的二通电话打给两个对外贸易厅,前者给她的回复十分爽快,“咱们这的确有向日本出口海产品,不过数量不多,他们要求还有些高,小傅你不是调走了吗?怎么还问这个?”

后者没打通。

而最后一通电话则是打到了首都。

魏东来对于长缨的提议十分感兴趣,“海水培养珍珠?我记得有人研究这个项目,对是有这个研究,不过咱们现在做的是淡水珍珠培养,好像是因为海水培养成功率低。”

成功率低但还是有成功的可能性。

珍珠先不说,起码海产品养殖没有任何问题。

这三通电话坚定了长缨的信心,她要搞得海产品养殖有市场。

拿到会议桌上时她也是信心十足。

农科院的专家觉得可以尝试。

外贸公司的人说有市场。

而对外贸易厅那边表示的确有海产品出口。

显然,这位领导此前已经做足了功课,说是大家讨论其实她心中早已经把这件事拍板定案了。

“只让船屋渔民来做这个,是不是也会引起其他群众不满?”

周慧芳觉得这也是个麻烦事。

想要让几方面都满意,可从来不是一件小时。

“是啊,咱们这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这边满意了那边又不满意,本来是好事最后搞成了坏事,这样可就不好了。”

长缨闻言摇头,“咱们做事是为了群众,但也不能被群众意见完全左右,还是那句话,矛盾要抓,但是主要的次要的你得抓好,不然两手都抓两手空空,那这思想觉悟可大大的不过关。”

兰花

不犯错就好是大部分干部的心理。

但不大胆的尝试, 怎么推动发展?

中庸思想,害人不浅。

长缨从来不是保守派的,她做事大胆的很, 胆大却也不是肆意妄为的那种。

事前先调查,仔细分析可行性, 一点点的做工作。

只不过在她看来的一点点,对于大部分干部来说都是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的那种。

“郑委员你觉得如果把船屋渔民迁移上岸的话,把他们安置在哪边更合适?”

郑委员是在建设局的局长, 对平川地区的地形地貌最是熟悉,“如果要做近海养殖的话,那除了养殖外是不是还要做粗加工?如果做粗加工的话那就还得建设一个加工厂才行,不知道长缨主任你想做多大规模的加工厂, 如果是小规模的话,那大概能有五六处可选。如果加工厂规模大点的话, 还得考虑到出口,这样的话就剩下两个选址了。”

他说着站起身来, 拿着笔在会议室墙壁上的地图上圈了下,“这里,梁家港是一个不错的港口, 还有这边的辛湾港也不错。这两处都可以做运输码头, 也可以建造加工厂。”

说着他又画了几个小圆圈,“如果是分散开的话, 这几处倒也可以用。”

说着又是介绍那五六处小港口。

长缨对这位郑委员印象不算多深刻,毕竟后者很少在会上开口。

到底是专业不对口啊, 瞧瞧涉及到自己的业务范围话也多了起来。

“我想的是在梁家港这边, 不过具体的话还是得研究下这港口建设的可行性,我想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来给点意见, 你觉得怎么样?”

“应该的,咱们平川的海港都是小港口,如果想要搞一个大点的港口,是得有专家提意见才行。”郑委员十分好说话,“我也就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水平。”

什么水平长缨多少有了点数,“成,那回头联系专家让他们给出一些意见。”

加工厂要依托于港口,那船屋渔民迁移的地点自然也得依托于加工厂,这么一来移民地差不多就有了具体的方向。

但是要确定下来,还得再等些天。

六月中旬,长缨等待的几位专家姗姗来迟,除了主持了国内港口建设的两个工程师外,还有几人则是海产养殖方面的专家,从农科院过来的。

陪同两位专家过来的还有魏东来。

“长缨你现在老出息了,我小叔前段时间还夸你呢。”

他就没被这么夸过,搞的好像自己不是魏家的孩子。

长缨含蓄的笑了下,“你怎么跟着过来了?”

“我来瞧热闹啊,说起来你给我打电话之后我就一直在查资料,还真被我查到了一些东西,长缨你请我吃海鲜大餐吧,请我吃饭我告诉你一个发家致富的好法子。”

李秘书陪同着来接人,完全没想到领导跟这个年轻人这般熟络,而且这年轻人还这么没大没小的。

这让他有些惊讶。

“海鲜大餐怕是得等两天,还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