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fshuwu.com

第22节(4 / 5)

加入书签

永历朝廷派个够分量的宗室大王到夔州来坐镇并安抚众将,但朝廷那边不同意,以文安之私下揣测,朝廷并非看不到这样做的意义和好处,但是首先没有哪家大王有胆量来这个危险的地方,其次朝廷也怕宗亲大王出镇一方会有机会培养势力,给朝廷带来威胁。

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还在瞻前顾后!文安之虽然心里不满但也不会讲出来,他就再次上书朝廷,建议假称韩王逃到四川,借韩王的名义来安抚众将。果然不出文安之所料,朝廷也很清楚四川事关重大,立刻就批准了他的提议。

文安之满腹锦绣、见多识广,在一群闯营旧将面前让人假扮宗室大王没有问题,美中不足的就是这个假韩王只能呆在奉节,不能出去巡游诸镇。这次见到了邓名,文安之觉得邓名比自己找的那个人强,足以令川、鄂众将心服。

“诸将冒风雨、临矢石,但却有后顾之忧,老夫身为督师,岂能不给他们一个心安?”文安之叹道。

说实话,文安之也不知道将来朝廷会不会追究闯营众将昔日的罪过。比如袁宗第和刘体纯都是李自成的商洛山十八骑之一,崇祯十一年李自成兵败,率领十八骑退到陕南商洛山,后来又重整旗鼓打进北京。在明廷眼中这两个人绝对是李自成最凶恶的党羽。李来亨干脆就是李自成的侄孙和继承人。但文安之对这些闯营旧部到底会有何下场是心里没底的,文安之说要给他们一个心安也是他能力的极限。

如果连一个心安都不能给他们,又如何忍心让他们为国效力?邓名已经渐渐明白一个事实,就是闯营、西营和明军嫡系互相不把对方当成自己人。如果胜利以后,这些抗清将领很可能会死在“自己人”手里,邓名对此还是感到难以忍受。文安之说得不错,这些将领既然打定主意不投降满清,那也就只有和明廷一起抗战到底,给他们一个希望不仅仅是应该的,而且是远远不够的。

“督师的意思我明白,我这就启程。无论如何,不能让将士们一边与鞑子作战一边心里没底,好像取得胜利就意味着距离被明正典刑更近了一步。”

离开奉节乘船顺流而下,越过夔门后就进入了三峡地区,路上有明军向导指指点点,给邓名讲述巫峡各处的风景和故事。从重庆到奉节的路上,虽然河岸崎岖难行,但总还能找到一些可以通行的途径,可巫峡两岸都是陡峭的岩壁,上面是不知道多少年才修筑出来的栈道,悬在江面上看上去宽窄也就能让一个人通行。

向导告诉邓名,三峡的地形差不多都是这般险峻,一直到东面的宜昌才有一些平缓的地面,川东、鄂北的明军完全依靠长江进行通讯联络。由于明军有主场之利,清军一直无法在这条通道上取得一个立足点驻扎一支水师,所以清军也无法从陆路进攻各路明军的基地;但反过来说若是水师覆灭,清军取得了这段水域的控制权,那沿着长江展开的明军也就会被分割成无法呼应的一队队孤军。

“这次攻打重庆失利,岂不是对我军很不利吗?”看到巫峡的地势,邓名知道向导说得不假,有些担忧地问道。

“先生放心,我们还有足够的船只,而且多亏先生在万县大破谭诣老贼,没让鞑子在万县站住脚。”这次如果让谭诣稳稳控制住万县,那清军就可以在靠近奉节的地方聚集船只,然后不断顺江而下挑战明军对江面的控制权。现在清军的水师基地还远在重庆,三峡一带的明军并没有受到太大压力。

不过向导的话并没有让邓名感到多么安心。虽然现在清廷的战略重心不在四川而在西南,可等清廷平定西南以后——在邓名看来这是一定的,只是时间早晚问题,那清廷就会开始着手围剿三峡一带的明军,从容地在上下游同时大量生产船只,源源不断地开入三峡。仅仅依靠这一隅之地,无论是造船能力还是人力资源,明军都远远无法同掌握全国资源的清廷相比。甚至根本不需要进行大范围内动员,只要湖北、江西大规模造船,再从陕西抽调一些工匠到重庆,邓名觉得,清军能在几年之内就完全压倒三峡的明军水师。

“看来四川不是什么久留之地啊。”邓名对呆在四川的前景更加不看好。不知道闯营旧部这帮人还有没有昔年纵横天下的锐气,可不可能鼓动他们孤注一掷向下游突围。邓名觉得,若是能开辟一片靠海的地区作为根据地比较好,他记得历史上说满清不重视海上的力量,而且背靠大海还能得到海外明军的呼应支援。邓名决定等见到闯营众将后,好好询问一下他们的意见。

抵达巫山县后,邓名受到驻军的热烈欢迎,虽然大家都按照邓名的要求依旧称呼他为邓先生,不过接待他的热情程度显然不在以往接待文督师之下。

巫山县本来是刘体纯驻守,但随着李定国被从湖南击退,清军在湖北方向上的实力明显增强,刘体纯就放弃这里去下游巴东驻扎,只在巫山县留下少量驻军。刘体纯的部下竭力劝说邓名继续沿着长江向东,刘体纯正在巴东翘首盼望邓名的驾临,巫山这里也已经为邓名准备好了换乘的江船。

不过虽然刘体纯如此热情,邓名却只能婉言谢绝,因为他已经订好计划要先去大宁河流域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