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fshuwu.com

农家有女重长成 第33节(2 / 2)

加入书签

问她怎么会知道三姑的反应,因为前世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只是那是一碗已经不太热的水,且没有任何人受伤,所以韩路也就头上挨了一巴掌,都没被父母知道。

韩路三姑父是个木匠,手艺不错,家里条件比起只靠几亩地的大部分村人都要好一些。前世家里最困难时,三姑父也曾伸出过援手,虽然不多,过后三姑也总趾高气扬地提起,但在那时候,人人避之惟恐不及时,雪中送炭总是让人感激的。

所以,在韩路爷爷去世后不久,三姑父看出外打工的人都腰包鼓鼓地回来,给家里盖起了新房,买了家电,而他却渐渐闲了下来——人都去买家具,不再让他做——就动了做生意的心思。

韩海当时虽然行动不便,走不了远路,但是毕竟识字算数还是可以的,就被大队的支书给招了进去,写个公告算个账什么的,不是正规的村干部,只能算个打杂的,每个月有些补贴。韩海的学不是白上,确有真材实学,而有能力的人就算残废也是能让人看起的,更别说明眼人都知道他的腿是怎么伤的,所以跟大队里的人关系处得很好。

三姑父看准了这一点,就让韩海做保证人,他去跟队里一个专门放-贷的人贷了款。农村放-贷都是要求知根知底的,要么是相信你的为人,要么是相信能力,一穷二白想贷钱,就是利息给得再高也没人会给——本钱都会一去不返,谁会稀罕利息,都有七缠八绕的亲戚关系,也不可能真像电视里演的那样,把手砍了,孩子卖了来抵债。

张英当时不同意,她清楚虽然三姑父有手艺,但并不是很踏实能干的人,总喜欢夸夸其谈,有些好高骛远,现在一下子借这么多钱,万一要是生意赔了,根本就还不起,说不定还会连累中间人。

可是经不起三姑父三天两头往家跑,韩海也是个宽厚的,想着家里困难时人家都帮了一把,现在只是做个保证,都是一家人,就算平时有些口角,遇到事时还是要相互扶持,不顾张英的反对,还是答应了。

放贷的人看在韩海的面上,把钱贷给了三姑父,还把利息给减少了。

头两年还好,利息按时返还,也就没说什么,到了第三年生意开始入不敷出,到年底连利息也还不出了。本来都是乡里乡亲,要说这一年手头紧也不是不能宽限,可当时已经有风言风语传出来,说是韩路三姑父从开始做生意就没挣过钱,现在外面背得全是债。放贷的人一看势头不对,既然能放贷就不是吃素的,大年三十,一群人围在了韩路三姑家门口,嚷着让还钱。三姑父一直缩在家里,面都不敢露一下,三姑最后被逼急了,竟直接喊道:他们没钱,谁写的保证找谁要钱去。

那一年的春节,韩路家里爆发了她有记忆以来最大的争吵,张英气得抱着韩栋回娘家了,除夕夜只有韩路和韩海两人大眼瞪小眼。也就是那时候,张英怒极口不择言之下,她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家里又是个什么情况。

韩路三姑的一句话让他们这个刚刚有些起色的家再次被拖下了深渊。

作者有话要说:写感情线犹如老牛拉车,碰到撕逼什么的,简单是文如泉涌,怎么会这样?我明明是个安静又不善言辞的女子……

还有,我错了,我根本用不到存稿箱,写好就忍不住发了好吗?

33

彼时的韩路正在县城读高三,成绩还算不错,韩海对她寄于重望,半个月才回家一趟的她,听到什么都是张英说的,更是报喜不报忧,生怕她上学乱了心思。

如果不是事情发生在过年时,恰好被她知道了,韩路不敢想父母是不是还会瞒着她,甚至让她一无所知地去上大学。

学校寒假结束,虽然张英被人劝着从娘家回来了,还安慰韩路不要想太多,好好上学就行了,家里有他们呢!只是她已经不是小孩子,当然也就不再是张英说什么她就信什么,村里像她这么大的闺女出外打工都已经好几年了。

再然后,每次回家时,她都能感觉家里沉闷的气氛和父母之间日渐频繁的争吵,终于到高考时,她接受不了父母整天愁得日夜难安,还要再为了她高额的学费四处奔波,在同学们都进考场时,她悄悄搭车回了家。

父亲的难以置信和母亲的嚎啕大哭,她已经快要模糊了,只记得韩海并没有打她,只是怒极之下,把韩路三姑父告到了镇上,原本他一直撑着也就是因为三姑父私下来找他说,钱很快就会还上,不会让他为难,现在却发现连自家闺女都被祸害了,终于忍无可忍。

在派出所里,就算是韩路三姑再怎么撒泼耍赖,也没有人会听,韩海的好人缘也显了出来,大部分的大队干部都为韩海作证,连放贷的人也说逼着韩海还钱,也只是想给他施加压力,欠债的并不是他。

最后一切尘埃落定,但错过的事已不可能重来,面对父亲歉疚的眼神,韩路心里也不是滋味,父母已经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极限,却还是觉得对不起她。最后挥挥手,让正在上初中的韩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她也跟着加入了出外打工的时代洪流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