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fshuwu.com

第1144章(1 / 2)

加入书签

现在却要因为于谦和刘宁然两人远赴中南半岛,这老和尚到底是何等的看重于谦和刘宁然两人,简直匪夷所思。

要知道于谦和刘宁然现在还只是太学生。

姚广孝愿意去澜沧的意思很清楚,他愿意以少师的身份,去给这两个年轻后学押阵,因为朱棣和黄昏都忽略了一个问题。

太学双璧没有地位没有身份,而且还年轻。

仅有官职的话,难以服众。

所以就算到了澜沧那边,很可能也压不住澜沧的官场,到时候政令不行,就会一团乱麻,导致战后统战工作无法展开。

但是姚广孝在就一样了。

姚广孝,太子少师,他在澜沧,别说你什么地方官吏大员,哪怕你什么国公、都督这些一品大员,甚至于是一位藩王在澜沧,也依然得乖乖听话。

这样,于谦和刘宁然的政令和主张才能顺利施行。

而姚广孝显然还有一个意图:利用他自身的影响力来潜移默化,让这太学双璧从他身上学到在其他地方学不到的东西。

很明显,姚广孝无比看重这两人。

朱棣吃惊的道:“少师,你亲自去澜沧,就为了提携刘宁然和于谦这两个后进?”

姚广孝微微一笑,“纪纲叛乱之后,我其实多般观察过这两人,其中刘宁然率性飘逸,做事雷厉风行,但考虑周全,又敢作敢为,让他如此野蛮成长,将来可当我大明半壁支柱,若是打磨一番,便是镇国之臣;于谦此人么,虽然没有刘宁然的率性飘逸,但性格稳重而刚强,事事追求完美和理想,目前来看,也就能到侍郎那一步,不过此子在我眼中看来,若是打磨一番,将来犹在刘宁然之上,简而言之,刘宁然是一把轻剑短匕,锋芒犀利,而于谦则是一把重剑,这两人如今是好友,但将来在仕途上必然是针锋相对亦敌亦友的关系。”

黄昏暗暗咂舌。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这老和尚眼光也特毒了。

刘宁然就不说了。

老子根本不知道明朝有这么一号人,明显是被老子的蝴蝶翅膀扇出来的,否则朱棣一番操作猛如虎,明教和白联社混合一下成了白莲教,鬼知道刘宁然死在哪个旮旯里去了。

但是于谦谁不知道啊。

大名鼎鼎的力挽狂澜于天倾的于少保。

而现在的于谦还很弱。

不曾想老和尚竟然看出来于谦将来是鼎国重臣,可想而知他眼光有多毒辣,难怪这老和尚当年会选择朱棣来实现他的屠龙理想。

朱棣也是暗暗吃惊,“少师如此看重这两人?”

姚广孝颔首,“器藏于林,风必秀之,而这两人虽然如今尚是太学学子,但从其行事、言辞以及著作、学说可以看出,将来必然秀于万里江山之间。”

顿了一下,“皆可为王文公。”

王文公就是王安石。

众人再次愕然,那可是王安石啊,这个评价说不是有点太高了?

朱棣闻言沉默了许久。

旋即哈哈大笑,“少师,那这两个国之重器朕就全权托付给你了,也希望少师能健康平安的归来,到时候你我继续在佛前看这繁华江山。”

好。

很好。

如果于谦和刘宁然真有姚少师说的这般才华,那自己将来又何必担心黄昏,有这两人辅佐太子,相得益彰,之后再辅佐朱瞻基,黄昏他能危害得了朕的皇位传承?

姚广孝微微颔首,“待他俩从澜沧归来,微臣还陛下两个尚书人才!”

这话太狂傲了。

也就是说,刘宁然和于谦去中南半岛历练一番回来,就已经媲美如今的高贤宁和黄观,足矣担任六部之一的尚书。

……

……

从乾清殿出来,金忠走得急,他要去兵部那边接洽五军都督府,按照陛下的吩咐旨意,金忠还得去接洽户部,提前准备好支援狗儿的五万大军的粮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任何一次超过万人的出征,考验的不仅是主将的帅兵之才,也考验兵部和户部的调度能力,战争绝不是空口说一句“此去关山千万里,轻取贼首归来看你”这么简单。

李景隆也去了兵部。

他先去兵部,然后去五军都督府,最后则要率领兵马去交趾,一方面给和交趾交境的占城错觉,一方面从侧面形成对狗儿中军的支援态势。

黄昏和姚广孝缓缓前行。

两个大明最聪明也最擅长权谋的人在一起说话,自然轻松愉快,不过黄昏这个最聪明最擅长权谋要打引号。

毕竟靠上帝视角。

而姚广孝是实打实的。

黄昏率先问道:“少师,其实澜沧那边,我本来是建议让汉王和赵王之一去的,也能缓解他俩和陛下因为就藩的矛盾。”

关键在于,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收拾野心家摩诃黛维再合适不过。

而刘宁然和于谦太年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