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fshuwu.com

第42章(1 / 2)

加入书签

“哎哟!”无忧领命而去,夫诸看看张祺又看看无忧,而后跟了上去。

小绵羊撅着屁股也想跟去,张祺拽住它的小短腿:“你就别去添乱了,在这玩吧。”

小绵羊发出抗议:“嘤!”

张祺不理会它的抗议,松了手,开始拔土坡上的野草。薅秃了一块之后,他找了两块称手的长条形石头,跪在地上,开始耙土。

这黄土坡也不尽然全是细土,里面掺杂着很多碎石头。张祺半跪着了,一边耙一边把较大的石头捡出来。

过了一会儿,无忧和夫诸回来,摘了一大摞叶子。

张祺客气地同他们道了声谢谢,便又继续刨土,刨了一堆后用手捧着,堆在叶子里,然后将叶子勒起,扯几根韧草扎起来,就像一个大型沙包似的。

无忧勤快,学东西又很快,不消张祺吩咐,便学着他的样子蹲在一旁帮忙捡石子。

夫诸不甘示弱,也想帮忙,只是这细致的活儿实在不适合它。

张祺用干净的手臂碰碰它的蹄子,说:“你和小绵羊去玩吧,晚些再找你帮忙。”

约莫下午三四点时间,张祺身旁已经堆了不少沙包。天热,体力即将耗尽,双手也已经被蹭破了皮,他捶捶腰起身,适时地收手:“咱们回去吧。”

雚谷最不缺的就是各种藤蔓,张祺寻了一根藤蔓,将一个个装满黄土的“沙包”捆在一条藤蔓之上,然后挂在了夫诸的背上。

这些“沙包”对张祺来说是不小的负担,恐怕要来回七八次才能搬回洞穴,但对于夫诸来说简直小菜一碟,再加上两崽子和张祺都不在话下。

于是张祺也爬上夫诸的背,舒舒坦坦地回了洞穴,甚至他都没有下地,因此夫诸的身高和洞穴的高度一致,他直接爬进了洞穴,然后将“沙包”也拖回了洞穴,如此省了不少力气。

时间尚早,张祺休息了一会儿,便一鼓作气又开始忙活起来。他用竹筒去山涧里打了些水,放在一旁,打开两个“沙包”将里面的黄土倒在角落,然后用手在中间刨出一个坑,将竹筒里的水倒进去,用手去搅拌。

张祺十分擅长这活计,因为小时候在乡下经常和小伙伴在一个干涸的池塘里玩打战的游戏。二十来个小男孩分成两个队伍,用石头、泥巴筑造一道防护墙,各自躲在防护墙的后面,朝对方掷石子、泥巴团子,最后谁赢了谁就是解放军,谁输了谁就是日本鬼子。

输赢的关键在于防护墙,哪一方的墙高、牢固,哪一方取胜的概率就高。张祺就是和稀泥筑墙的高手,往往被推崇为队长。

回想起往事,张祺窃笑一声,感觉自己回到了无忧无虑小屁孩的年纪。小绵羊不知他在忙活什么,只觉得好玩,凑上来抓了一把泥团就往自己肚皮上拍,弄得脏乎乎。

张祺实在拿它没办法,无奈地嘱咐:“可千万别把泥巴给弄到里面去,不然我们晚上都没法睡觉了。”

小绵羊虽然耍着活宝,这会儿倒是很听话,只在张祺身边玩。

活完一堆泥,张祺觉得干湿正好,便捡起用来写字的那块石头,在地上划了一条直线。画完之后对比了一番,挺笔直,没有什么问题,于是便沿着这条直线开始糊泥。

他不准备将地基弄得太高,因为没有钢筋水泥,没有地桩,即便是堆两米,也抵挡不住猛兽的袭击。

他建这个围栏一是为了防止小绵羊乱爬,二是为了阻拦一些善于攀爬的小动物跑进洞穴,三则是为了让这个洞穴有一点“家”的样子。因此,这个栅栏倒也不必要多么坚固,不倒就行。

筑造大棚

张祺用手捧着泥巴,一坨坨地糊在地上,然后一坨坨加高,接着抹平。

“哎哟!”无忧在旁边坐着,主动讨活干。

张祺觉得自己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应该就是落入雚谷的第一天碰到了无忧,他笑了笑,朝那些竹筒努了努嘴,说:“水用完了。”

无忧会意,抱着几个竹筒,顺着藤蔓“滋溜”下了崖底。从山涧里打了水,小心翼翼地护在怀里,往崖底走。

夫诸早已趴着身体等待,待无忧爬上后背,它便伸直腿站起来,将无忧送到洞穴。就这样,无忧负责打水,夫诸负责当“电梯”,张祺负责和泥堆泥,形成了一条分工明确的流水线,合作得倒也十分愉快。

将所有的泥巴活完、堆砌好,一条约莫两米长的黄土地基呈现在眼前。天热风大,水分蒸发得快,张祺按了按黄土地基,已经变成半干不干的程度,他便抱来此前晒干的竹竿,一根一根扎入进去,每两根之间相隔约五公分左右。

为了美观,他还特别注意维持顶部高度一致。这活不累人,但得细致,忙活了小半个小时,总算弄完了。

张祺用裹满泥巴的双手轻轻推了下地基和竹竿,比想象中还要牢固很多,满意地锤锤酸疼的腰,抻抻胳膊,慨叹道:“哎,不早了,剩下的明天再说吧,先吃饭先吃饭。”

累了一整个下午,张祺早已饥肠辘辘,他下到崖底,将手洗干净,把中午烤好的黑麂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